[太阳]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针对中国大陆外交部长王毅称台湾归还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台湾“外长”林佳龙批评王毅说法恶意曲解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过台湾,更无权在国际社会上代表台湾。” (参考资料:2025-08-18 海峡导报——“台湾归还中国说”,何错之有!环球时报批民进党背离历史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将迎来80周年,这个纪念胜利与和平的时刻,却意外点燃了一场关于台湾地位的激烈交锋,这并非简单的历史观点分歧,而是一场围绕国际法、历史继承与政治话语权的深度叙事战争。 这场争论的核心是,民进党当局试图从法律、历史和文化等层面,系统性地构建其“台独”叙事,然而,这些论述在中方看来,既不符合基本逻辑,也缺乏站得住脚的法理根基。 民进党当局试图用一部《旧金山和约》来挑战整个战后国际秩序,其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林佳龙声称,王毅外长“台湾归还中国”的说法是“恶意曲解史实”,依据便是这份和约。 然而,决定台湾命运的法律文件早已存在,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白纸黑字写明,日本必须将窃取于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等领土归还,这些文件是同盟国共同意志的体现,构成了战后世界秩序的法律基础。 《旧金山和约》本身的合法性就存在重大瑕疵,它由美国在冷战背景下主导炮制,公然将二战中付出巨大牺牲的主要战胜国中国排除在外,无论是在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当时在台湾的中华民国,都未被邀请参加。 此举不仅严重违背程序正义,更违反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签字国不得单独与敌国媾和的基本原则,一部将最重要当事方排除在外的条约,根本无权处置属于中国的领土,其相关条款自然是非法且无效的。 更关键的是一个简单的时间事实,1945年10月2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已在台北举行受降仪式,正式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这一主权移交的事实,发生在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署的六年之前。 一个后来出现的、本身合法性存疑的文件,又如何能推翻一个早已完成的国家主权回归? 在法律层面站不住脚后,民进党当局又试图割裂历史,陆委会主委邱垂正抛出论调,声称抗战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尚不存在,以此否定北京对台湾的主权声索。 这种说法混淆了政府与国家主体的概念,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主体是“中国”这个国家,而非某个特定政党,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当时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心向祖国的台湾同胞,都是抗战的一份子。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最早宣传抗日,到组织游击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中共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核心力量之一,理所当然地拥有分享胜利果实的历史合法性。 当法律与历史的辩驳都归于无力时,话语的操弄便成为最后的手段,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纪念日只提日本视角的“终战”,刻意回避“日本投降”和“抗战胜利”等词汇。 这不只是简单的“媚日”倾向,其背后用心更加险恶,使用“终战”一词,是将自己置于日本的立场,从根本上消解台湾作为二战战胜国成员的身份,从而为切断与中国的历史联结制造舆论土壤,这种做法引来岛内舆论的强烈反弹,有民众直斥其为“汉奸”。 这种虚幻的话语建构,在强大的主权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行使主权从未间断。 在国际上,联合国及世界各国处理涉台事务,沟通的对象是北京;在实践中,中国驻外使领馆为海外台胞提供领事保护,中国的司法、行政乃至军事管辖权早已覆盖台湾地区及周边水域。 历史学家钱穆曾言,一国国民,至少应对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民进党当局的一些政客,或许拥有知识,却丧失了对民族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其行为无疑是“德不配位”。 历史和法理的铁证不容动摇,任何试图通过叙事操弄来分裂国家的图谋,都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客观事实,终将被历史洪流所淹没,并受到正义的审判。
台湾大事件,定了定了。台湾挂牌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这是明确告诉台湾的美后裔
【5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