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战役打赢了三次,为什么第四次长沙战役惨败?其实道理很简单,前三次长沙战役,日

柳淮蕊 2025-08-20 17:25:38

长沙战役打赢了三次,为什么第四次长沙战役惨败?其实道理很简单,前三次长沙战役,日军兵力基本都在6万-8万人左右。薛岳的第9战区40万精锐主力还可以顶得住。而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为打通中国大陆的南北陆上通道,日军孤注一掷启动“一号作战”。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当年日本鬼子之所以盯上长沙,就是因为他们想占领长沙后,卡住两广和川黔的门户,把咱第九战区的主力灭掉,顺带着威胁重庆的大后方。 头一回长沙会战,冈村宁次带着 10 万鬼子来势汹汹,当时薛岳将军指挥第九战区 24 万兵力,利用湘北的新墙河、汨罗江层层阻击。 湖南老百姓也把岳阳到长沙的路全挖成了沟,鬼子的坦克大炮压根儿开不动,这一仗鬼子死伤 3 万多,灰溜溜退回去了。 第二次会战,鬼子学精了,阿南惟几调集 12 万兵力,想一口吃掉咱们的主力。 而薛岳将军又用起了 “后退决战” 的法子,把鬼子放进汨罗江一带,然后从侧翼包抄。 当时第 74 军在高安跟鬼子死磕,硬是把鬼子的退路切断了,虽说鬼子一度打进长沙城,但咱们靠着地形和战术,又把他们撵回了新墙河。 第三次的时候更邪乎,日本鬼子还想借着打长沙牵制咱们的军队,别去支援香港的英军,又派了 12 万人来犯。 那时的日本鬼子心气挺高,觉得拿下长沙不在话下,可他们没想到,薛岳将军带着四十万大军在这等着呢。 而且薛岳将军,还特地根据战场情况,为日军专门设计了一个“天炉战法”。 这个战术简单说,就是诱敌深入,把鬼子引进咱设好的埋伏圈,然后四面八方一起上,把他们包了饺子。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薛岳让部队把路全挖断,把村子都清空,让鬼子进得来出不去。 新墙河那儿,第20军的王超奎营长带着五百多号弟兄跟鬼子死磕,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就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时间。 各部队按照计划,从侧翼、后方一起夹击,把鬼子打得晕头转向,连英国《泰晤士报》都惊叹,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场大胜仗。 前三次咱之所以能赢,首先是兵力占绝对优势,每次鬼子就六到八万人,咱这边四十万大军,四倍于敌。 再加上地形熟,湖南那丘陵、河流、山地,咱闭着眼都知道咋走,战术上更是灵活,“天炉战法”把鬼子的机械化部队,愣是给憋成了步兵,跑也跑不动,打也打不着。 更关键的是,咱军民一条心,老百姓帮忙挖沟、运物资,不留给鬼子一粒粮食。 可到了第四次,我们还是吞下了苦果,这其实也有着很复杂的原因。 首先是鬼子的处境变了,1944年,太平洋战场上鬼子被美军打得节节败退,海上运输线全断了,他们眼看无路可退,只能启动“一号作战”,要打通大陆交通线,把华北、华中、华南连起来,不然在东南亚的五十万鬼子就得饿死。 这时候的鬼子,已经不是前三次那心气了,他们是真急了,把家底都掏出来了,光湖南战场就扔进去三十六万二千人,还从国内、关东军调兵,连毒气弹都用上了。 鬼子这次学精了,针对咱的“天炉战法”,他们搞了个“两翼夹击,波浪式推进”,东路鬼子突破浏阳,西路鬼子拿下宁乡,直接把长沙给围了。 更缺德的是,他们在岳麓山战役中施放喷嚏性毒气,守军被熏得睁不开眼,阵地一个接一个失守。 咱这边呢,薛岳将军还按照前三次的套路排兵布阵,可鬼子这次根本不跟你玩诱敌深入,直接集中兵力突破防线。 长沙城里头,第4军和炮兵部队也拼了老命,可指挥官张德能和王若卿谁也不听谁的,指挥全乱套了。 更要命的是,湘潭的第26军一枪没放就跑了,让鬼子轻轻松松占了湘潭,长沙彻底成了孤城。 有人就纳闷了,是不是咱的将士最后一仗不够拼命? 咱看岳麓山保卫战就知道了,炮兵第14旅的弟兄们把炮弹打完了,就用步枪、刺刀跟鬼子拼,最后实在守不住了,才把大炮炸了撤退,第4军的士兵在天心阁跟鬼子肉搏,城墙都染红了。 可问题不在这儿,而是战略上的失误,鬼子这次是铁了心要打通交通线,把能调动的兵力全用上了,而咱不仅从其他战区抽走了不少部队,薛岳将军也没料到鬼子会来这么狠的招,还想着用老办法对付新敌人。 毕竟鬼子这次准备太充分了,他们提前一年就开始策划“一号作战”,把咱第九战区的部署摸得门清。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失败,不是咱的将士不拼命,而是整个战略态势变了,鬼子狗急跳墙,咱这边又出现了战略上的误判。 从这事咱能看出,打仗不能光靠一股子猛劲,还得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策略,前三次的经验是宝贝,但不能当成万能钥匙。 前三次的胜利,靠的是军民一心、战术得当;第四次的惨败,也给咱提了个醒,战场上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些在长沙城下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不管胜败,都是咱民族的英雄,他们的血没白流,他们的故事值得咱永远铭记。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