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总理顶不住了?7月31日,立陶宛总理帕卢茨卡斯,宣布辞职走人。 7月31日,这位 2024年底才上任的总理突然宣布辞职,连带整个内阁集体走人,堪称波罗的海政坛的“黑天鹅事件”。表面上看,导火索是他卷入的商业丑闻,被曝违规获得国家开发银行20万欧元贷款,还被指与商人勾结、拖欠维尔纽斯市政府赔偿金。但背后的深层逻辑,却是立陶宛这些年在外交棋盘上的连环失误,最终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先看经济烂摊子,这个总人口不到300万的小国,本就家底不厚,偏偏在涉台问题上硬要当“出头鸟”。2021年允许台湾设立所谓“代表处”后,中国直接把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立陶宛对华出口瞬间腰斩,2021年乳制品出口暴跌91%,木材、粮食等传统优势产业直接被踢出中国市场。 欧盟老大哥们嘴上喊支持,实际却“口惠而实不至”。德国企业原本对立陶宛投资了14.5亿欧元,结果中立关系恶化后,德国—波罗的海商会直接警告,再不清醒就要撤走激光、汽车零部件等关键产业。到2025年7月,立陶宛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连续第七个月同比下降2.8%,经济陷入通缩泥潭。 政治层面更是一地鸡毛,帕卢茨卡斯所在的社会民主党虽然在议会占多数,但他推行的税改方案彻底捅了马蜂窝。为了凑国防预算,政府打算把房产税免税门槛从15万欧元砍到2万欧元,瞬间多出76万纳税人,直接引发全国抗议。4月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上4000人举牌反对 “全民房产税”,6月又有民众集结要求豁免首套房征税。 更讽刺的是,这位总理自己还被曝在税改关键期违规拿贷款,简直是 “顶风作案”。总统瑙塞达都忍不住公开表态,称他的辞职是“唯一正确的决定”。 国际环境也没给立陶宛留活路,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作为北约东翼前线,本以为能靠“反俄急先锋”身份换取西方支持,结果却成了地缘博弈的牺牲品。原本依赖的俄罗斯、白俄罗斯贸易通道被制裁切断,铁路货运量暴跌50%,铁路公司直接裁员2000人,占员工总数的21%。 然而美国承诺的6亿美元出口信贷和“标枪”导弹,根本填不满经济窟窿,反而让立陶宛在能源、粮食等领域更加依赖西方,彻底丧失议价权。 最尴尬的是,立陶宛的“价值观外交”在欧盟内部也成了笑话。当帕卢茨卡斯政府四处游说欧盟为其对华政策“背书”时,法德等国却忙着和中国谈合作,根本不愿为了立陶宛得罪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25 年8月,中国商务部把立陶宛两家银行列入制裁名单,欧盟连个像样的反制措施都拿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立陶宛企业自生自灭。这种“被盟友抛弃”的滋味,估计比经济衰退更让立陶宛政客们心寒。 这场辞职风波,本质上是立陶宛“小国大外交”战略的破产。明明是个靠转口贸易吃饭的弹丸之地,偏要在大国博弈中当棋子,结果把自己搞成了“四面楚歌”。帕卢茨卡斯的下台,不过是这场闹剧的中场休息,接下来立陶宛能不能在中美俄欧的夹缝中找到活路,才是真正的考验。毕竟,在这个“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时代,光靠意识形态口号,是填不饱老百姓肚子的。
立陶宛总理顶不住了?7月31日,立陶宛总理帕卢茨卡斯,宣布辞职走人。 7月31日
思念绵延不绝
2025-08-20 10:33:04
0
阅读:401
黒城
必须干死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