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一天,蒋介石到成都来视察,贺国光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支票说:“这是委员长兼理四川省主席的公费。”蒋哈哈大笑,摆手让贺国光离开。
1938年1月,刘湘突然在汉口医院病死。刘湘的离世,使得四川省主席这一重要职位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川军的元老们,对这个能掌控四川大权的位子觊觎不已。潘文华、王缵绪等刘湘的旧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刘文辉、邓锡侯等非刘湘派系的也不甘落后,同样对这个职位虎视眈眈。
蒋介石在得知刘湘病逝的消息后,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对于刘湘的突然离世,他还是有几分惋惜之情;另一方面,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将四川纳入掌控范围的绝佳时机。
于是,国民政府很快做出决定,计划任命张群继任四川省主席,同时撤销刘湘生前担任司令长官的第七战区以及川康绥靖公署。
但这一次,老蒋的计划显然操之过急了。刘湘刚刚离世,尸骨未寒,他就急于安排结义兄弟张群入川主持政务,这种急于掌控四川的意图,立刻引发了地方势力的强烈不满。
王陵基等人联名表示反对这一任命,并放出话来,张群赶来上任,他们就敢调集部队开火,让这个新的省主席有来无回。
老蒋反复考虑后,让王缵绪代理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并不能服众,他积极向老蒋靠拢后,引起川军元老的群起抵制,纷纷指责他背叛了老长官刘湘。
四川这个大后方的稳定至关重要,老蒋无奈之下,只得将王缵绪调去前线,由自己兼任四川省主席。
老蒋以委员长的身份,亲自兼任省主席,尽管看起来“屈就”,但却堵住了川军将领们的嘴,毕竟他们总不能发对到老蒋头上。
事务诸多的老蒋,肯定顾不上去处理四川省府的事务,日常工作实际上由省府的秘书长贺国光来协调办理。
贺国光非等闲之辈,他是湖北蒲圻人,虽然并非老蒋的黄埔系出身,但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过人的察言观色本领,在老蒋身边当了半辈子幕僚,深得信任。
贺国光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学堂,和不少川军将领都有同学之谊,加之他很会做人,说话滴水不漏,在担任秘书长期间,巧妙地平衡着各方利益,成为老蒋与川军势力之间的 “润滑剂” 和平衡器。
尽管贺国光将各项事务打理得还算不错,但他也清楚,老蒋不可能一直兼任四川省主席,而他这个秘书长,也需得寻机卸任。
1940年得一天,老蒋到成都视察,作结束后在贺国光的办公室临时休息。
贺国光见老蒋心情不错,便不动声色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支票。
在场的几个侍从室官员见状,都不禁大吃一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惊讶。要知道,在这样的场合,公然拿出支票,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然而,贺国光却神态自若,他双手捧着支票,毕恭毕敬地递给老蒋,然后说:“委员长,这是你兼理四川省主席的公费。”
老蒋听到贺国光的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说:“元靖(贺国光字元靖)啊,你可真是个认真的人。”
其实,老蒋心里跟明镜似的,他非常清楚贺国光此举绝非仅仅是来送公费这么简单。
贺国光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拿出这张支票,实际上是在向老蒋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处境和诉求。他这一年多来,以秘书长的身份代行省主席的职权,虽然尽心尽力,勤勉工作,但毕竟 “名不正言不顺”。在处理很多事务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各种限制和阻碍。
四川本地的势力盘根错节,刘文辉、邓锡侯等地方势力明里暗里都在与省府较劲,如果没有足够的权限和经费支持,很多工作根本无法顺利开展。
老蒋何等精明,他立刻就明白了贺国光的言外之意,又说:“你收着吧,你替我管理四川,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过了段时间,老蒋见时机成熟,宣布不再兼任四川省主席,由张群接任。这次,川军将领们很识相得没有再反对,这倒也很好理解,张群好歹也是四川人,再说,大家向张群这个省主席衔接事情,总比之前向老蒋请示要方便得多。
张群到任后,贺国光提交了辞职申请,老蒋也没挽留,很痛快得答应了。不久后,谷正伦调任甘肃省主席,所遗得宪兵总司令一职,由贺国光接任。
贺国光很聪明,对宪兵司令部的事情,并不过多去问,而是放手交给老蒋的心腹、黄埔一期的副司令张镇去办,自己则当了甩手掌柜,继续保持“低调”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