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8月13日山东临沂这场“免费换电瓶”的骗局,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骗子的狡猾,更照出了基层防骗的漏洞。 骗子专挑村里的老人和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下手,带着印着“新能源福利”的红色横幅,把旧电瓶往三轮车上一收,就塞过来个沉甸甸的“新电瓶”,嘴里念叨着“国家补贴的,不要钱”。 老人们看着对方穿得人模人样,又听着“免费”“福利”这些词,手里的旧电瓶本就打算当废品卖,这会儿能换个“新的”,哪有不动心的? 可等骗子开着面包车一溜烟没影了,才有人发现不对劲——那“新电瓶”沉得邪乎,拆开塑料壳一看,里面哪有什么电芯,全是用水泥灌实的砖头,外面裹着层黑塑料,摸起来凉冰冰的,跟真电瓶的手感差不离。 再往村头跑,早就没了骗子的踪迹,只剩下晒谷场上散落的几张宣传页,风一吹就破了。 知情的村民说,这些人狡猾得很,上午在张村骗完,下午就去李村,车里常备着各地的车牌,见好就收绝不恋战。 他们算准了老人不会玩手机报警,就算报了,等民警赶到,车早开出百十里地,顺着国道往邻省跑,追都难追。 其实老人们心里也清楚“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架不住骗子把“免费”包装得太真——不仅给递烟,还帮着抬旧电瓶,嘴甜得一口一个“大爷大妈”,比自家晚辈还热络。 有老人事后抹着眼泪说:“不是贪便宜,是觉得现在政策好,真有福利下来了……” 这骗局里藏着的,是对基层信息差的利用:老人们不懂新能源电瓶的构造,分不清正规补贴和诈骗的区别;骗子则摸透了农村的人情社会,用“拉家常”打破戒心,再用“速战速决”的流窜打法逃避追查。 说到底,对付这种骗术,光靠老人“提高警惕”不够。村里的大喇叭得多念叨念叨这类案例,村头的公告栏贴满骗子的特征;年轻人也得多给家里打打电话,讲讲外面的新骗局。 信息来源:《免费给车换新能源电瓶?商家下乡免费“以旧换新”,结果“新电池”内装满砖头》河南广电
真给山东人丢人。昨天在临沂兰山泰盛广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三个20岁左右的年
【61评论】【7点赞】
用户91xxx79
骗子后代必是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