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操作!中国高铁技术硬实力摆在那,越南非要选韩国,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2025年8月11日,韩国总统李在明与越南总理范明政签署合作协议时,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郑义宣特意展示了一张特殊的PPT,上面标注着越南海防市在建的高铁零部件工厂位置。 这个细节揭示了韩国此次合作的深层逻辑:他们不仅要卖高铁,还要在越南复制“现代Rotem模式”。 从汽车制造跨界到轨道交通,最终实现技术扎根。这种“技术捆绑+产业扎根”的策略,与越南渴望通过高铁项目培育本土产业链的诉求一拍即合。 越南此次选择韩国,并非单纯的技术考量。近期,越南以3亿美元采购20门韩国K9自行火炮,单价高达1500万美元,远超国际市场均价。 这笔交易的背后,是韩国承诺向越南转让火炮生产线技术。 更耐人寻味的是,越南将这批火炮部署在谅山、高平等靠近中国边境的省份,其射程可覆盖中国境内的后勤枢纽。 这种军事合作与高铁项目的捆绑,形成了“军工换基建”的战略闭环。 在科技领域,越南与韩国的合作同样紧密。越南CT集团向韩国出口5000架重型无人机及1亿颗自研芯片,而韩国则承诺帮助越南建设半导体封装厂。 这种“无人机换高铁技术”的模式,让越南在获得先进装备的同时,也为韩国打开了东南亚科技市场的大门。 正如越南科技部官员在签约仪式上所说:“我们要让高铁轨道与半导体生产线并行发展。” 此外,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其参与越南高铁项目可能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支点。 2025年4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越南时,特意提到“支持越南与韩国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这种表态让越南在中美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既接受中国的跨境铁路技术,又通过韩国引入美国的战略支持。 更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此次合作中包含了“半导体供应链多元化”条款。越南承诺将部分稀土加工产能转移至韩国,以换取高铁技术转让。 这种资源与技术的交换,使越南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占据了独特位置。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指出的:“越南正在用稀土和高铁,为自己打造一张新的国际谈判牌。” 韩国此次合作的杀手锏,是承诺在越南建立高铁制造工厂。现代Rotem计划在海防市投资12亿美元,建设涵盖车体组装、信号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基地。 这种“技术扎根”策略,恰好击中了越南的痛点,他们希望像韩国当年发展汽车产业一样,通过引进技术实现高铁国产化。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在中老铁路项目中转让了架梁铺轨技术,但核心调度系统仍由中方主导。 这种差异在越南宁顺核电站项目中同样明显。韩国韩华集团不仅承诺提供核电技术,还同意将部分核反应堆组件生产转移至越南海阳省。 而中国在防城港核电站项目中,虽向越南开放了部分培训课程,但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越南工业部官员私下表示:“韩国的技术转让更像‘手把手教学’,而中国更像是‘师傅带徒弟’。” 对于此事,中方的反应倒是挺平静。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只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希望项目能真正惠及当地民众",没提韩国也没说越南。 但细看最近的动作,中越边境的凭祥口岸突然多了不少集装箱,里面全是中国造的高铁轴承、信号器,据说都是按越南之前定下的标准提前备货的。 有在河内做建材生意的华人说,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技术团队没撤,还在跟越南交通部对接跨境段的细节,"好像根本没把韩国那事儿当回事"。 网友们的讨论就热闹多了。有人翻出中老铁路通车时老挝民众举着"感谢中国"牌子的照片,对比越南现在的选择,说"好心没好报"。 也有人理性些,贴出越南去年从中国进口了近千亿元机电产品的数据,"生意归生意,项目归项目,没必要上纲上线"。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挺有意思:"就像你家楼下开了两家超市,一家东西好但态度硬,一家经常搞促销却藏着捆绑销售,你也会偶尔去第二家逛逛,但常买的还得是第一家。" 最有意思的是韩国网友的反应,他们在论坛上吵得比我们还凶。有人担心越南学走技术后反过来竞争,"别忘了越南的纺织业是怎么抢韩国生意的"。 也有人觉得这是"韩流输出的胜利",还把高铁和K-pop、韩剧并称为"新三大国器"。 这种分裂的心态,跟我们这边"该不该在意越南选谁"的争论有点像,说到底,都是自家产业走出去时的患得患失。 现在河内街头的广告牌上,中国的CR400AF动车组和韩国的KTX-青龙列车广告并排贴着,下面用越语写着"2028年见"。 当地摩的司机拉活儿的时候会跟乘客开玩笑:"不管哪国车,能让我少等俩小时就行。"这话可能说到了点子上,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高铁是用来赶时间的,不是用来站队的。 资料:韩国总统会见越共中央总书记 讨论双边贸易等问题·新京报
越南为获取中国高铁技术,花巨资赴中国取隧道技术,为越南自建高铁做准备! 越南
【128评论】【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