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风平浪静:中美缓一口气,俄美也要坐下来谈。大国把火调到“文火”,台面干净了,桌下脚劲没松。真正抢戏的,却是卢拉直拨北京,开口就要一个“承诺”。 他要的不是生意价码。全球贸易正乱流,巴西也在多元化试水,今天谈个点位、明天换条航线,意义不大。卢拉真正担心的是“话语权”:当美方把“提高关税”当成万能扳手时,巴西会不会在联合国场合被逼着站队,最后连自主发言权都被收走,沦为人家口袋里的“后台数据”。 所以,他要中国一句话——在多边场合,继续支持各国主权、反对单边霸权。北京的立场素来明确:不插手别国内政,不给“独裁”背书,也不给“单边”开绿灯。这个承诺,中方不难点头;难的是巴西能否把这块“护身符”用在刀口上:在金砖框架下,真刀真枪地推进去美元化与结算多元化,不被威逼利诱变调。 话说回关税这根鞭子。8月6日起,巴西输美产品再加40%,还配套发动民间抵制。副总统连线交涉无果,美巴关系一脚踩进两百年来的“最低谷”。特朗普想把“后花园”变成私人领地,卢拉回一句硬话:谁都别想胁迫我们。硬抗,不妥协——不是作秀,是对国内农场主和产业工人的交代。过去那些“单方面交易规则”,让种出来的粮、造出来的货,利润顺着关卡和牌照流到别人账上,凭什么? 金砖的作用这几年看得见。直接结算铺开,企业可以不绕美元也把货物走完流程。“不需要、不能屈服、不要贪”,成了卢拉的三句箴言:不需要美元单点依赖,不能屈服于关税讹诈,不要为一时让利出卖长期空间。8月中旬他一口气排定访问墨西哥、美、德的行程,显然在为破局布子。 但卢拉不是莽夫。8月13日,他拍板拿出300亿补助受关税冲击的企业,另一只手又给华盛顿递了台阶——邀其参加11月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字里行间的算盘很清楚:不主动断链,也不做沉默的承受者。破釜沉舟,是绝路上的选择;能谈就谈,该争必争,这才是现实政治。 放大到三角格局:中美缓和一天,他第二天就找北京——担心的不是订单,而是“站位”。俄美要谈,他也要把巴西的独立性钉在制度里。中国这边的回应路径同样一贯:支持多边、反对霸权、给新兴经济体留空间。至于帮不帮巴西“反独裁”,看的是它自己的站姿——能不能在金砖里按住方向盘,而不是当个“搭车客”。 接下来是更难的活:去美元化是场耐力赛。巴西要扛住短期阵痛、兑现国内补贴、稳住产业链,同时把“朋友圈”做厚——把墨西哥、阿根廷、非洲伙伴拉到统一账本上,用规模对冲关税,用规则稀释胁迫。朋友多了,路就宽了;当交易网络不再只穿过华盛顿,关税这根棒子自然变钝。 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当美国的“帮手”。这个念头可以打住。中国在原则问题上没改过口径:主权原则不能碰,多边机制不能空心化,谁想拿“关税+选择性友谊”来包住亚非拉,一定会发现这套老把戏越来越难使。倒是巴西,要做好长期被“围堵”的准备——加入金砖、推动本币结算之后,美国的工具箱不会关门,金融审查、投资限制、供应链挑拨还会一波接一波。 结尾只说三句硬话: 第一,卢拉要的“承诺”,中国给得起,但更重要的是巴西敢不敢用、会不会用。 第二,反霸权这条路,从来不是孤军打穿的,是用一个个可落地的制度安排把“拳”化成“墙”。 第三,贸易战最怕的不是关税本身,而是被吓出“自我阉割”的政策迟疑。该补就补、该谈就谈、该转就转——宁愿硬抗,也别把未来抵押在别人的情绪上。 大国文火,小国明刀。阿拉斯加在谈,华盛顿在加码,北京在托底。轮到巴西了:扛住第一轮,才有第二局。 参考资料:《 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
特朗普刚签完中美休战令,就导致大批官员考虑辞职,美富商含泪表示:一个时代告终。
【9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