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安的天色早已被战火映得通红。 街巷里到处是呐喊和嘶鸣,城墙上燃起的火光像巨兽的眼睛,照亮了破败的街道。 王莽从宫中出来,身边围着千余随从,符命、威斗、玉玺一应俱全。 他依旧维持着帝王的仪仗,被人簇拥着向渐台移动。 渐台原本是朝会之地,如今成了孤绝的死地。 绿林军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喊杀声震动屋瓦。 护卫拼命抵挡,箭矢很快用尽,短兵相接的声音在台上连成一片。 王邑父平、王巡、睦等人不退半步,刀光乱闪间一个个倒下。 尸体迅速堆成障碍,血水顺着台阶往下淌,脚踩上去都是黏的。 渐台成了孤城,四面都是汉军的兵锋。 弓弩手轮番射击,冲锋手提着长戟硬闯护卫阵。 王揖、赵博、苗訢、唐尊、王盛这些名字,在史书上排成一列,都是死在这场混战里。 空气里弥漫着血和烧焦的甲片味。 王莽站在台上,面色铁青,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喊声却一刻不停。 混乱中,冲进来一个不穿军服的人,眼神凌厉,手里握着沾血的兵刃。 这人叫杜吴,是个商人。 他在人群中穿行,像是找准了目标。 护卫想拦,却已来不及。 刀光一闪,王莽被刺中要害,身体一僵。 绶带被扯走,那是象征皇权的物件,落在了杜吴手里,像战利品一样握得很紧。 紧接着,校尉东海公宾带兵杀上渐台,看见王莽已倒,喝问绶带去向。 有人指了杜吴一眼,他上前取回绶带,然后挥刀斩下王莽首级。 鲜血喷得近处的士兵都退了半步。 人群像突然被点燃,围拢上来。 有人用刀去割他的身体,有人抢走断指,有人把肉块裹起来揣进怀里。 史书写得冷静,可想象得出那是怎样的场景——失控、狂热、毫无秩序。 王宪占据城中兵权,得知王莽死讯,立即收下首级,自称汉大将军。 他穿上王莽的衣冠,乘坐他的车驾,把王莽后宫据为己有。 战火刚熄,他就在城里摆起声势,像换了一个主人。 可这份得意没维持多久,更始帝的军队进入长安,王宪被清算。 王莽的头被悬在宛市示众,连同他生前的名号一起,成了废墟上的笑柄。 王莽的头颅在权力更替的过程中被当作信物,传递、示众。 最终在晋朝元康五年的一次武库火灾中焚毁。 身体早已不存,名字却留在史书上,被反复用作政权覆灭的典型例子。 渐台上的鲜血和杜吴那一刀,成为这段历史的尖锐符号。 它提醒后人:当权威崩塌,所有象征都会瞬间失去保护,连一国之主的性命也不过是一个瞬间的交易。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六【司马光撰】
《资治通鉴》详细记载王莽被杀血腥细节:1000多护卫死守到最后,取他性命的是叫
【20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