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我成功了!” “搞定啦!我真的搞定啦!”“电磁之父”马伟明:1人可顶10个师,让潜艇真正拥有“中国心” 2022年6月17日,当“福建舰”下水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越过庞大的舰身,直接钉在了甲板上那几条并不起眼的滑轨——电磁弹射器。这项技术让中国航母一步跨越了蒸汽弹射,直接进入了电磁时代,也让美国海军第一次感受到了技术被追平甚至反超的压力。 当人们为这项国之重器欢呼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技术心脏,几乎是由一个人的意志驱动完成的。这位被称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的海军少将,究竟是如何把这一切变为现实的? 在一次进口用于军用潜艇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验收会。马伟明团队检测发现“固有振荡”这一致命缺陷,此摆动失控会致电力系统瘫痪,对潜艇是灭顶之灾。 但外国专家却将问题归咎于中方技术差、不会操作,现场气氛降至冰点。这时马伟明站起来,称“你要是不懂科学,我可以教你!”并铺开图纸指出对方设计和生产硬伤,让傲慢专家无言以对。 这次交锋捍卫了尊严,也让马伟明决心攻克核心技术难题。然而现实很残酷,项目启动经费仅三万五千元,实验室是狭小洗脸间改造的。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马伟明带着团队一头扎了进去。六年间,历经无数次失败,他们最终奇迹般地解决了发电机的固有振荡问题。 后来,当初那家外国公司企图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堪称天价的一百五十万,私下买断这项专利。马伟明毅然拒绝,回应斩钉截铁:“这项技术不属于我个人,若想购买,请去找国家。” 这份风骨,也驱动着他从一个“挑战者”变成了“开创者”。他不再满足于解决别人留下的问题,而是要把标准掌握在自己手里。当时,国家针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开了三次研讨会,这技术是舰艇的“心脏”,难度极大,连技术最强的国家都还没啃下来,所以国内几乎没人看好。 一片沉默中,又是马伟明站了出来,他的反问振聋发聩:“我们为什么要等他们做出来了,才敢跟着做?” 凭着这股劲,他带队攻克综合电力系统,研制出世界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和舰载中压直流输电系统,为福建舰电磁弹射铺平道路。 谁能想到,这位天才成长之路充满戏剧性。他出身平凡,年少体弱多病,差点退学。1978 年高考,他因服从调剂进入海军工程大学,初期不适应且迷茫。直到恩师张盖凡教授慧眼识珠,鼓励并为他争取考研机会,让他重回科研赛道。 此后,马伟明的人生就像开了挂:34岁破格晋升教授,38岁当上博导,41岁成为当时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然而,个人的登顶并非终点。恩师张盖凡的言传身教让他明白,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带出源源不断的人才,国家的科技长城才能永固。2003年,张盖凡教授离世,这让马伟明下定决心,要接过恩师的火炬,把培养下一代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业。 他拿出自己的全部奖金,设立“研究生创新奖学金”,后来又以恩师之名建立“盖凡奖学金”。在他的团队里,没有论资排辈,唯一的标准就是能力。 2002年,团队承担新型高速异步电机项目,他大胆启用年仅24岁的研究生王东,让他直接操刀,并亲自指导,放话“你大胆干,我给你兜底”。最终,王东不负众望,成长为科研中坚力量。 正是这种甘为人梯的胸怀,为中国锻造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科研生力军。 从一个在谈判桌上怒斥外国专家的“挑战者”,到一个用世界级发明定义未来的“开创者”,再到一个为国家播撒火种的“传承者”,马伟明的人生,完美诠释了一位科学家如何与一个大国的崛起同频共振。 放眼今天的世界,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是少数顶尖天才的灵光一现,还是一个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无数个“马伟明”的强大体系?马伟明的故事,已经给出了答案。
就在刚刚,军事专家爆出惊天消息!就在刚刚,军事专家爆出惊天猛料——我国不仅
【30评论】【51点赞】
用户14xxx50
国之栋梁马伟明!请保重身体!
大江东去
马院士是“万磁王”👍👍👍
曾晓峰 回复 08-14 00:40
也是闪电侠(舰艇全电力推进)、海王(潜艇的无轴推进)
yq
一定保障好人身安全问题
袁可辉
向国之栋梁民族之脊梁马伟明院士致敬!!
大王
中华民族千古功臣!
用户10xxx23
[赞][赞][赞]
hnzzzsj
一级保护
曾晓峰
他最伟大之处在于两点:1、同时开创综合电力、弹射、无轴推进等技术,任何一方面都让美国咬牙切齿,堪称天才。2、不仅自己是天才,还无私培养出国家的各种领军人物,将功名利禄抛之脑后,堪称无私。
Wei
这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星,一定要多安排几个保镖啊!!!
追风少年
马院士国家栋梁!保重身体![赞]
一棵树
为国为民的科学家,企业家,终将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