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俄媒报道: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直接下令:要求亚美尼亚所有的中小

阿妹爱纠结 2025-08-11 21:56:55

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俄媒报道: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直接下令:要求亚美尼亚所有的中小学校,删除俄语教学的全部内容,并且禁止教师在学校里使用俄语!令俄罗斯极为不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教学改革,亚美尼亚没必要搞得这么彻底。这背后有长期的积累。过去几年,亚美尼亚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慢慢出现裂痕。 最直接的原因是安全问题,亚美尼亚和邻国阿塞拜疆的领土争端一直没解决,尤其是纳卡地区的冲突,亚美尼亚本来指望俄罗斯这个“安全保护伞”能帮忙,结果俄罗斯忙着在乌克兰战场应付,抽不出手来全力支持亚美尼亚。 几次关键时刻,俄罗斯的态度都很模糊,既不强硬支持,也没实际援助到位,这让亚美尼亚很不满。 除此之外,帕希尼扬上台后就提出要搞“多向度外交”,意思是不能只抱着俄罗斯一棵树,要多找几条出路。他和西方的关系明显热络起来,尤其是和欧盟、美国方面互动频繁,在经贸、安全合作上都有动作。这种转向让莫斯科看在眼里,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俄语在亚美尼亚有很深的历史痕迹,苏联时期俄语就是官方通用语之一。很多亚美尼亚家庭会双语交流,俄语的地位仅次于本国语言。对俄罗斯来说,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的象征。 这次帕希尼扬的“去俄语”政策,不只是教育层面的事,它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在文化上和俄罗斯切割,向外界释放“我们不想再依赖俄罗斯”的信号。 对内,这也能迎合一部分民族主义情绪,强调要保护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对外,则让西方看到亚美尼亚的立场变化。 不过,这么做也有风险。俄语在亚美尼亚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依然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和俄罗斯的贸易、劳务往来。贸然削弱俄语,可能会让部分人觉得不适应,甚至影响到就业和交流。 对俄罗斯来说,这事是赤裸裸的挑衅。过去几十年,俄语在外高加索国家的存在,就是它影响力的体现之一。亚美尼亚这一刀砍下去,不仅是减少语言教学,更是割断文化纽带,削弱俄罗斯在当地的软实力。 俄媒的反应很激烈,批评亚美尼亚忘恩负义,背叛盟友。一些俄罗斯政客甚至放话,要重新评估和亚美尼亚的合作关系。 虽然目前两国在经济上还有往来,比如能源、农产品贸易,但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这些领域“下手”,让亚美尼亚感受到压力。 从俄罗斯的角度,这不仅是亚美尼亚的问题。如果它不反应强烈,其他还在自己势力范围里的小国可能也会效仿,比如削弱俄语、倾向西方。这样一来,俄罗斯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会一步步被蚕食。 帕希尼扬显然不是一时冲动,去俄语只是他整个外交调整中的一个环节。乌克兰战争让俄罗斯元气大伤,无法像以前那样在外高加索地区维持绝对控制。 亚美尼亚看准这个时机,想在国际舞台上多找几个靠山,不再把安全和经济命运全压在俄罗斯身上。 语言政策是最容易操作的手段之一,既能快速引起外界关注,又不涉及直接军事冲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这是一种信号外交——用看似内部事务的举动,对外释放立场。 不过,亚美尼亚并没有完全和俄罗斯撕破脸。在能源供应、农产品出口等领域,亚美尼亚依然依赖俄罗斯市场。完全切断合作对它来说风险很大,所以它的策略更像是“逐步疏远”,而不是“一刀两断”。 短期内,两国关系很可能进入冷淡期。俄罗斯可能会在经贸、能源价格、劳务政策等方面给亚美尼亚施加压力,作为一种警告。同时,俄罗斯也会在舆论场和外交层面继续批评亚美尼亚的政策,争取国内外的支持。 而亚美尼亚则会加快和西方的合作步伐,特别是在经济援助、安全合作、投资引进等方面寻求突破。如果能得到西方的更多支持,它在对俄关系上的底气就会更足。 不过,亚美尼亚也要面对一个现实——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外高加索地区的安全环境很复杂,光靠西方的承诺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一旦与俄罗斯关系彻底恶化,亚美尼亚可能在安全上变得更加被动。 “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关系,确实有几分贴切。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影响力不如当年,亚美尼亚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于是敢在语言这种敏感领域做出大动作。 但这事也提醒我们,语言、教育这些看似日常的政策,其实背后都藏着国际政治的博弈。亚美尼亚想通过“去俄语”表明自己的新方向,但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还得看它能否在俄欧之间找到一个真正平衡的位置。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实实在在的地缘政治挑战。接下来两国怎么走,很可能会影响整个外高加索地区的格局。

0 阅读:0
阿妹爱纠结

阿妹爱纠结

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