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副总统万斯,中国也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而比印度买的好多,特朗普总统是否“考虑

可能否聊世界 2025-08-11 21:16:20

记者问副总统万斯,中国也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而比印度买的好多,特朗普总统是否“考虑”对中国征收关税?万斯回答说,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美中关系影响了“很多与俄罗斯局势无关的事情”。

这番话其实透露出一个核心信号: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不像对印度那么直接了,中美之间不仅是油和气的问题,背后还夹杂着政治、科技和战略层面的较量,特朗普一向直言不讳,他也多次说过,中国超级在意“国家主权”。

在中国看来,中俄之间的贸易是合乎国际法的,买俄油不违法,换句话说,假如中国不买俄罗斯的油气,全球还有谁能保证供应量能满足中国的巨大需求呢?

反观印度,其购买俄油被美欧视为“曲线资助”俄乌战争,印度买了油油囤起来转卖,靠差价赚大钱,美欧觉得这是支持战争的不光彩手段,美国对印度的态度明显比中国严厉多了。

万斯提到,中美科技竞争已经激烈到半导体和稀土这样的关键领域都被列为制裁反制裁的战场,这跟俄罗斯战争没啥关系,纯粹就是两国间的深层博弈。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万斯用“手里握着撒手锏”形容中国,这就是说,中国如果出手,可能直接打美国痛处,倒是印度没那个底气。

可以理解为,中国不仅有经济筹码,还掌握技术和资源上的关键“杀手锏”,这也让美方在谈到中俄贸易时,话语更加谨慎,毕竟针对中国下死手,美国自己也得掂量掂量。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国际政治的复杂拼图。俄乌战争让全球能源市场大乱,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之一,不可能轻易放弃俄油;而印度同样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双重考量,想着捞一笔容易,但被西方批判的风险也大。

美国这边一边想限制俄罗斯,另一边要防备中国崛起,特朗普时期对中国的贸易战、半导体限制一度成为两国关系的“地雷”,如今这样的博弈还在升级。

半导体芯片、稀土资源是当今全球科技的命脉,美国不允许高端芯片出口给中国,也限制中国稀土的贸易渠道,担心后者用它们来做军事或高科技,中国反制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针锋相对,有时候暗地里比明面上的贸易战还刺激。

中国如果真的下重手,短期内美国不少关键产业链会受影响;印度待遇没那么“优”,美欧老觉得人家在趁乱捞油水,这也暴露出西方们涵养双标的心态,国家利益和全球规则之间的掰扯,谁对谁错,往往只有决策者自己知道。

看似简单的“俄罗斯油价战”和“关税风波”,其实折射出大国之间更深层次的角力,美国不想刺激中国全面爆发,但又要掐住俄罗斯经济命脉。

中国坚持自主发展和主权的底线,不会让美国轻易玩转自己,印度则像个夹边球,想撩起点热度,却又被裹挟进大国博弈。

别忘了能源供应链全球化,做不到彻底“断链”,彼此都有依赖。谁放弃俄罗斯油气,交接角色难找,贸易战和制裁层出不穷,反倒给了冷静观察者启示:全球格局已经变成多极,而遏制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大国,都不是轻松的活儿。

哪怕全球政治风云变幻,咱们关心的是油价涨跌,科技产品有没有价格飞涨,世界再复杂,能源安全和科技供应链稳定是基础,任何国家都想守住。

中国的“撒手锏”存在并不神秘,更多是市场和技术积累的自然结果,美国对中国动真格,风险是双向的,打击得痛还会担心反噬。

这场中俄能源买卖和美印态度的差异,提醒我们国际关系没那么简单,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底线和筹码,利益和道义总是难以两全,面对全球不确定性,保持理性,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大国博弈背后的真正动力,或许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中俄能源合作是现实存在的战略选择,反映出国际贸易和国家利益的复杂纠缠,美国对中国和印度的双重标准,展现出大国博弈中的利害冲突,中美科技竞争成为新时代的核心战场,而俄乌战争只是这个棋局中的一个“配角”。

理解这种复杂性,有助于我们跳出表面情绪,理性看待全球政治和经济局势,大国之间的较量难免波澜起伏,普通人保持冷静,关注实际利益,才是生活最靠谱的态度。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可能否聊世界

可能否聊世界

可能否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