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糊涂,爹妈也糊涂。黑龙江的代某某自愿参军入伍,体检合格后去西藏某部队服役。入伍后,代某某觉得高原条件艰苦,好几次都以身体状态不好为由,拒绝参加连队集体活动,并要求提前退出现役。 黑龙江的代某某,从小就对军装有着近乎痴迷的向往。 每逢国庆节电视转播阅兵,他都盯着屏幕看得入神,甚至会跑到镜子前,摆出“持枪立正”的姿势,自我陶醉地模仿。亲戚朋友提到他的梦想,他总是说:“我就想当兵!穿军装多威风啊!” 2025年初,征兵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他第一个报名体检。 体检合格那天,他兴奋得在朋友圈发了十几条动态:“终于要穿上军装了!等着看我照片吧!”在家乡,他甚至被邻居夸作“有志青年”,一时间风光无量。 不久,他被分配到西藏某部队服役。初到高原,迎接他的不是想象中的英姿飒爽,而是稀薄的空气、刺骨的寒风,还有连夜的高原反应。 刚到第三天,他就开始头晕胸闷,连走几步都要大口喘气。他很快发现,这里的生活并不是每天站着威风凛凛的执勤,而是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纪律和高强度的体能考验。 第一次参加早操,他还没跑完三公里,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嘴里嘟囔:“这是要累死我啊!” 午饭时间,他发现餐桌上大多是青稞糌粑、酥油茶、土豆和萝卜,没有家乡的炖排骨和小鸡炖蘑菇,他当场就摆出一副苦瓜脸。 战友笑着调侃他:“习惯习惯就好。”可他心里已经开始打起退堂鼓。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多次以“身体状态不好”为由,拒绝参加连队集体活动。部队安排越野拉练,他能躲就躲;安排夜间站岗,他总是想办法换班。 有一次班长找他谈话:“你既然来了,就要适应这里的生活,这是军人最基本的责任。” 代某某点头答应,转身却在宿舍打电话给父母诉苦:“妈,这里太苦了,我心脏都不舒服,每天比坐牢还难受。” 电话那头的父母心疼坏了,劝他:“要不回家吧,别在这受罪了。”在父母眼里,孩子的舒坦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甚至觉得当兵不过是一种“体验”,没必要真让孩子吃那么多苦。 没多久,代某某的家人居然亲自跑到西藏,找到部队领导,开门见山地请求:“能不能让他退伍? 他身体不行,心理压力也大。”部队领导耐心解释,服役是国家任务,退伍需要按规定走流程,并提醒他们,提前退伍会在档案留下不光彩的记录。但家人并不在意这些,反而坚持要带他走。 在家人的强烈支持和他本人的软弱退缩下,2025年5月28日,部队正式将代某某清退出部队,注销军籍。 更严重的是,在他的档案上,永久记录了一行醒目的字——“因不服从军队管理被除名”。这行字,将伴随他一生。 消息传回连队,引发不小的震动。大家议论纷纷,有人惋惜:“他不是不能成材,而是不愿吃苦。人刚成年,路才开始走,就自己把桥拆了。” 也有人直言批评:“孩子糊涂,家长更糊涂,一起把路走窄了。现在退是容易,将来就业、参公、考编,哪一步不受影响?” 一些战友私下里说,如果他能再坚持几个月,适应期过去后,一切都会好很多。 毕竟许多人刚到高原也很难受,但都咬牙挺过来了。可代某某却在最初的困难面前缴械投降,把曾经引以为傲的军旅梦,亲手撕了个粉碎。 回到家乡后,代某某原本想低调一点,可很快,他退伍的理由还是被邻居知道了。 有人冷嘲热讽:“不是说自己铁了心要当兵吗?咋不到半年就回来了?”还有人摇头叹息:“年轻人啊,太娇气,这辈子怕是成不了什么大事。”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退伍后的求职并不顺利。面试官看到他的档案时,眉头一皱:“你是因不服从军队管理被除名的? 这说明你缺乏纪律性和团队精神,我们公司用人很看重这些。”几次面试都被婉拒,他这才后悔莫及。 曾经,他以为当兵是风光,是拍照片、发朋友圈的资本,却没意识到军人的背后,是汗水、纪律和坚持。最终,他失去了军装,也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成长机会。
自己糊涂,爹妈也糊涂。黑龙江的代某某自愿参军入伍,体检合格后去西藏某部队服役。入
牧童的娱论
2025-08-11 16:02: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