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斯坦利:几种因素让关税战导致的通胀延迟到达,虽迟但到
关税战爆发之后,一个要解释的现象是,美国通胀并不严重,4月和5月没有可察觉的通胀率上升,是和之前类似的2.3%-2.4%。特朗普甚至说,“关税代价是别人付”的。
摩根斯坦利说,根据2018年关税战的经验,通胀会延迟3-5个月到达。6月的通胀率2.7%已经有点上行了,虽然不是太严重。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公布的关税,和实际执行的关税有差异。这是因为,一些进口货物在关税公布之前就发货了,会按以前的税率执行;还有很多豁免,如根据USMCA北美自贸区协议就豁免了不少;还有高关税地区绕道出口。
按公布的税率,4月以后美国关税都在15%以上。但实际执行的平均有效税率,5月只有8.7%,6月也只有8.9%。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公司的“库存管理”在控制通胀上涨幅度,提前囤货还能低价卖,直到新的高价进口的商品入库才提价。典型的就是汽车公司。
现在,时间点快到了,各种有利于控制通胀的因素都慢慢到期。预计后面几个月美国公布CPI会有压力。虽然美联储9月降息呼声很高,但如何解读CPI数据仍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