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真正打的是乌克兰,最多两三天就可以拿下基辅,但是,如今俄罗斯打的不仅仅乌克兰,而是北约和欧盟,整个西方国家。 现在俄军在乌克兰东部艰难推进,每一次突破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他们面对的远不只是乌克兰军队,背后还站着整个西方阵营。 而乌克兰不仅坚守阵地,还利用无人机、导弹反击俄方后方设施,比如油库、交通枢纽等。此时,西方国家的支持显得至关重要。 北约不断向乌克兰运输新武器,各种防空设备和情报支持如潮水般涌入。 就连欧洲的能源政策也被战争影响,欧盟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令,并冻结了大量俄方资产,试图切断其经济命脉。 美欧不仅送来了军火,还有资金和战略保障。美国出钱买最先进的武器,再转交乌克兰,荷兰等国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援基辅。 这些帮助让乌克兰能以更强硬的姿态还击,比如对克里米亚实施导弹打击。 其实,表面上北约没有直接进入乌克兰,可间接支持已经成了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使得俄军每次推进,都像是在挤压整个西方集团的反攻弹簧。 同时,俄罗斯自己也在调整战术,主动转向远程打击和消耗战。 通过导弹、火箭弹袭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导致停电、交通受扰,让普通人切实感受到战争的压力。为了弥补兵力,他们不得不吸纳更多的人手,包括雇佣军和来自别国的帮手。 本来俄方计划是用最短时间结束战斗,充分利用兵力与硬件优势。但乌克兰的意志和西方的协作,让俄罗斯的速战速决方案落了空。 部队曾试图包抄基辅、空降机场,可当局面不如预期,俄军选择后撤,把重心转向东南部区域。也正是在这时,乌克兰抵抗变得更有韧性,而西方的参战意图也表现得更直接。 随着冲突拉锯,双方阵地来回易手。俄军花力气才控制住大约20%的乌克兰土地,但也承受着巨大的伤亡。 据外界推算,俄方战损或许已经达到数十万,而乌克兰人口流失和家园破坏同样触目惊心,数百万民众背井离乡。 俄罗斯开始依赖把油气出口转向亚洲国家,而欧洲因能源禁运导致自身经济也出现波动。 战场之外,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层层加码。普京坚称这些制裁无法让俄罗斯低头,俄罗斯甚至试图用新的武器实验和退出国际条约来展示力量。 美国换了新总统立场依然强硬,威胁升级关税和军事压力。北约不断警告欧洲要做好被攻打的准备,瑞典、芬兰等国迅速加入北约,整体气氛更趋紧张。 而乌克兰一直希望能快速加入北约,获得更稳固的保护,但实际过程遥遥无期。俄方的军改一直在进行,扩军备战成了常态。 这一切让战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国界争端,成了一场关于战略缓冲区、地缘安全和大国博弈的拉锯战。
俄罗斯真正打的是乌克兰,最多两三天就可以拿下基辅,但是,如今俄罗斯打的不仅仅乌克
古木过去
2025-08-11 10:15: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