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初,周恩来总理在新疆天池畔观看陈毅副总理游泳,站立着是裴周玉将军。
在新疆天山深处,一个夏日的湖畔,波光中一位副总理下水畅游,总理和将军注视着,这平静一幕背后,是边疆建设的激情与担当吗?
1965年7月,周总理和陈副总理刚结束出国访问,返回途中就直奔新疆乌鲁木齐视察。那时候,新疆是咱们国家西北边陲的重地,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热火朝天地搞生产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开发戈壁荒滩,成绩有目共睹。周总理他们来这儿,不是走过场,而是要实打实了解情况,指导工作,鼓舞大家伙儿的干劲。先在乌鲁木齐听了汇报,然后就往天山天池那边去,考察水利资源和自然条件。天池海拔高,水来自雪山融化,四周雪峰环绕,湖水清澈见底,空气新鲜得让人精神一振。这趟考察,体现了咱们领导人深入基层、关心边疆的作风。陪同的有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赛福鼎同志,还有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裴周玉将军,他们对本地情况门儿清。
到了天池畔,陈副总理兴致来了,下水游泳。周总理站在湖边看着,赛福鼎同志在一旁,裴周玉将军站在身后。照片上,周总理戴着墨镜,前左位置,赛福鼎前右,裴周玉在后,场景就是这样。这事儿不光是放松,更是结合实际调研水文特点,对下游灌溉有指导意义。陈副总理游完上岸,大家还聊了天池的开发潜力。这体现了领导同志们注重身体锻炼、贴近自然的做法,也展现了裴周玉将军的军人纪律性。
视察没停这儿,7月5日,他们就去了石河子垦区。那天,整个石河子沸腾了,上万群众夹道欢迎,高音喇叭里歌声锣鼓齐鸣,大家集合在路边,队伍整齐不乱。周总理从车上下来,和党政军领导握手,一路步行向前,亲切和群众打招呼。文工团的演员们敲锣打鼓、挥彩旗,姑娘们穿民族服装跳舞,总理还特意点头示意。欢迎结束后,人群有序散去,没人乱挤。
下午,周总理去了总场原一四五团,先看二分场的葡萄园。葡萄还没全熟,但长势好,总理问产量,问是不是浮夸,技术员解释清楚,他笑了,说有道理。陈副总理也尝了串葡萄,总理提醒别浪费。总理高兴,说陈副总理是诗人,该作诗了。陈副总理当场吟了首诗,赞美石河子的新世界、白杨护地、水道育苗啥的。后来他还说想退休落户这儿,总理听了笑起来。
接着,在青年林,总理接见11名上海支边青年代表,和他们握手,介绍陈副总理是老市长。陈副总理用上海话问他们住啥地方,大家笑答徐汇区。总理一个个问姓名、年龄、家庭、文化程度。听到杨永青父母在香港,她自愿来新疆锻炼,总理说她好样的,是团员,还评为六好职工。问到卓爱玲出身资本家,她说不拿定息,总理笑着说那是她爸的事。总理讲,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这话给出身不好的青年大鼓舞,让他们轻装上阵。青年们汇报成绩,开荒2700亩,种麦子丰收,学理发、当老师啥的。总理双手叉腰听着,说他们长高长胖、成熟了。介绍应志毅是烈士儿子,总理问部队和牺牲地,陈副总理回忆那是三野指挥的战役,大家静默怀念先烈。问张立勇,他爸张伐支持他来新疆,总理说英雄不会拖后腿。
离开林带,总理看棉田,裤腿卷起,小心不碰棉桃,赞农机作业好。又去一四三团麦田,麦粒金黄,一派丰收,总理夸国营农场生产搞得好。还对干部讲怎么对待出身不好的青年,坚定大家扎根边疆的信心。
晚上,总理到八一毛纺厂,车间现代化,工人手上油污不敢握手,总理仔细问生产、生活、劳动强度,说他们辛苦。看到高质量毛织品,很高兴。然后去兵团农学院,问师生学习条件、生活,鼓励为边疆建设学好知识,肯定教育与劳动结合的方针。晚饭后9点多,总理参加跳舞晚会,和工人代表共舞,唱《洪湖水浪打浪》,气氛活跃。快1点散场,大家手拉手唱《社员都是向阳花》,总理指挥。外面群众鼓掌欢送。
6日晨,总理早餐时和劳模、老红军座谈。离开前,和五百多人合影,在林带里摆六七层,总理请招待所工作人员也来,坐中间,自己偏右7位。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防边,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后来刻在纪念碑上,激励一代代军垦儿女。
这趟视察,加强了党的领导,推动新疆稳定繁荣。领导人这么忙,还处处为人民着想,真是我们的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