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婆婆手握100万养老款,选择转成定期存起来,而非支援经济拮据的儿女,这样的选择虽让子女失落,却藏着现实的无奈与理性。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与“子女不孝”的现实案例碰撞中,老人坚持留足养老本,实则是对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 对父母而言,100万不仅是存款数字,更是应对疾病、意外的“安全感基石”。见过太多子女成家后对老人赡养缺位的例子,他们选择“留后手”,本质上是避免将晚年幸福完全寄托于子女的不确定性。毕竟,儿女的经济困境是暂时的,可老人一旦失去养老储备,面对衰老与疾病便会毫无底气。 子女或许觉得父母“不近人情”,却忽略了父母的顾虑:赡养是责任,但养老更需自足。父母守住养老本,不是不爱儿女,而是在人生下半场为自己留条后路。这种“先保己后帮人”的选择,虽少了温情,却多了对现实的清醒,在当下社会语境中,难言不合理。
一网友说:我婆婆就是人间清醒!我婆婆退休后不打牌,不跳广场舞,不串门。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