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钱学森晚年卧床话很少,被家人质疑得老年痴呆,于是找医生检查询问:“1

陌上伊人笑 2025-08-07 20:42:21

2003年,钱学森晚年卧床话很少,被家人质疑得老年痴呆,于是找医生检查询问:“100 减 7 等于几?”不料钱老怒斥道:“你知道你问的是谁?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这句话却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晚年的钱学森身体不太好,一天到晚大多时候都躺在床上,说话也比以前少了很多,家里人看他这样,心里头都七上八下的,老琢磨着他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 为了弄明白到底咋回事,家里人就找了医生来给钱学森做检查,医生检查的时候,问了个听着挺简单的问题:“100 减 7 等于几?”。 可谁也没料到,钱学森一听这问题,立马就火了,怒气冲冲地说:“你知道你问的是谁?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这话一说出来,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大家笑,觉得这场景太出人意料了,从这话里感觉到钱学森那股子不容小看的气场,还有他脑子明明很清楚,之前的担心一下子就没了不少。 钱学森这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和科学事业忙活,早年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凭着过人的本事,在航空航天领域出了名,成了很受关注的科学家。 但他心里一直装着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就盼着能回到祖国,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为国家建设出份力,可美国那边老是拦着,怕他回国后中国的科技实力变强,把他软禁、监视了好长时间。 就算这样,钱学森回国的心思一点儿没动摇,费了不少劲,终于在 1955 年踏上了回国的路。 回到祖国后,钱学森马上就投入到国防科技事业中,那时候中国在航天和导弹领域基本上就是一张白纸,他就从啥都没有开始,带着一群科研人员克服了好多困难,一天到晚不停地干活。 没有资料,他们就自己一点点摸索,没有设备,他们就想办法自己造,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也顺利飞上了天,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他也因此被叫做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不光在科研上成绩突出,他的为人也特别让人佩服,他生活过得很简单,从不追求吃好的穿好的,所有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他还特别关心年轻的科研人员,经常给他们指点、鼓励,为国家培养了好多优秀的科技人才,他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一点儿不含糊,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全拿出来。 在国防上,他推动了中国导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一大截,在国际上说话也更有分量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也更有保障了。 在科技上,他带动了中国整个科技领域的进步,让全国人民对搞科学研究更有热情了,为中国后来的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上,他提出的 “钱学森之问”,也就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让大家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的教育制度,推动着教育不断改革,为培养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指明了方向。 钱学森晚年的时候,虽然身体不好,但生活还是挺有规律的,每天早上六点半,他都会准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节目,不管身体多不舒服,这个习惯都没改过。 下午三点,他就开始看报纸,看到好的文章还会剪下来,按照不同的内容放进牛皮纸袋里,并且在袋子上标明主题。 晚上六点半,雷打不动地听广播版的《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 后来年纪实在太大了,自己没法剪报了,看到服务员剪得不够规范,他还会严格要求,直到儿子钱永刚剪得和他以前一样规范,他才满意,从这就能看出他做事多认真、多讲究。 他从 1987 年起就不去办公室了,但脑子从来没闲着,一直在思考问题,他卸任了很多职务,后来担任的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这些,大多是荣誉性的,好多活动他都请假不去。 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学术研究,在系统工程理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把这个理论从航天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好多方面,像教育系统工程、法治系统工程等 14 种不同领域都能用。 他花了三年时间总结出系统科学体系,提出了构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以及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还在 1990 年和其他同志一起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的成果总结。 在生活中,他特别低调,虽然有那么多荣誉,地位也很高,但从不拿这些炫耀,有一次他获得了 “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奖金不少,他连支票都没看一眼,就写了委托书,把钱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 他觉得这些钱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和老百姓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只要有爱国的心,有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持下去,都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 【评论区聊聊】:对于钱学森身上的精神,你有啥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呢?

0 阅读:61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