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又将一顶“千古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康熙四十二年深秋的北京城刮起了刺骨寒风,宗人府高墙内的索额图蜷缩在草席上,腹中火烧火燎的饥饿感折磨得他神志模糊。
这位曾辅佐少年天子擒鳌拜、平三藩的股肱之臣,此刻却连馊饭都讨不到半口。
三个月前还威风凛凛的议政大臣,如今只剩枯槁身躯在阴冷牢房里渐渐发凉。
消息传到乾清宫时,正在批阅奏折的康熙笔尖顿了顿,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长叹一声:"朕给过他机会的。"
要说索额图的人生轨迹,得从他那个显赫家族说起,赫舍里氏作为满洲正黄旗八大姓之一,祖上跟着太祖皇帝打江山,到他父亲索尼这代已是四大辅政大臣之首。
康熙八年,十四岁的少年天子为了扳倒权臣鳌拜,特意把索尼家的三公子索额图调来当贴身侍卫。
这个安排透着深意——索尼年事已高,让精明能干的儿子来辅佐皇帝,既表忠心又能延续家族荣耀。
索额图确实没让皇帝失望,他白天陪着康熙在武英殿练布库摔跤麻痹鳌拜,夜里帮着筹划擒拿计划。
行动当天,十几个布库少年突然发难按住鳌拜,索额图眼疾手快抽出藏好的牛筋绳,三下五除二就把这权臣捆成了粽子。
这场漂亮仗让索额图从三品侍郎直升一品大学士,成了康熙亲政后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往后二十年是索额图人生最风光的日子,平三藩时他坐镇后方调配粮草,跟沙俄谈判硬是把尼布楚城划进版图,远征噶尔丹更是带着八旗子弟直捣漠北。
康熙二十三年台湾归附,皇帝在太和殿摆庆功宴,特意让索额图坐在御座左下首,这待遇连亲王都眼红,要论功绩,满朝文武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能跟他比肩的。
可这人呐,爬得越高往往摔得越狠,索额图四十岁那年,家里摆寿宴收了三百多箱贺礼,光是纯金佛像就摆了半间屋子。
有御史弹劾他受贿,康熙却把折子压了下来,还赏了块"节制谨度"的金匾。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皇帝在敲打他,可惜索额图没往心里去,转头就把金匾挂在了正厅最显眼处。
要说索额图最大的昏招,还得数掺和进太子的事,孝诚皇后走得早,留下胤礽这么个嫡子。
康熙心疼孩子,特意让索额图这个叔外公当太子太傅,起初还算尽心,教读书写字、讲治国道理。
可日子一长就变味了,太子刚满十五岁,索额图就撺掇着给他组建私兵,还私下说:"您可是储君,用点内务府银子算什么?"这话传到康熙耳朵里,气得皇帝摔了最爱的珐琅茶盏。
康熙四十年春天出了件蹊跷事,索额图给太子送来个江南厨子,做的胭脂鹅脯特别合口味。
没承想这厨子竟是天地会暗桩,趁送膳时往菜里下毒,幸亏试菜太监当场口吐白沫,才没酿成大祸。
这事把康熙惊出一身冷汗,当即把太子身边的赫舍里家奴才全换了。
要说康熙对索额图也不是没留余地,四十二年开春南巡,皇帝特意让太子监国,暗地里却嘱咐心腹盯着索额图。
结果前脚圣驾刚出永定门,后脚索额图就把六部堂官召到府里密议,说什么"皇上年事已高,该让太子多挑担子"。
这话搁哪个皇帝身上能忍?更别说康熙这种雄才大略的主儿。
五月初九那天的早朝特别压抑,索额图像往常一样站在文官首位,却见御前太监展开圣旨,一条条数落他的罪状:骑马用明黄鞍鞯、私藏龙纹瓷器、挪用军饷给太子修别院......
每念一条,索额图的脸色就白一分,等听到"结交术士窥测天象"时,他扑通跪倒在地,官帽滚出老远。
要说康熙处置索额图的手段确实够狠,不杀不放,关在宗人府里每天只给半碗稀粥。
捱到九月二十一,狱卒发现人没气儿了,报上去说是绝食自尽,可宫里老太监私下传,最后那半个月送饭的故意把红烧肉搁在栅栏外头,香味飘得满牢房都是,这种诛心的法子,比砍头还折磨人。
索额图死后的事儿更透着蹊跷。抄家时从地窖里起出二十万两黄金,可当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御赐宝剑却不翼而飞。
有人说宝剑早被索额图熔了打金器,也有人说他临终前把剑托人带出京城,反正康熙得知后,把查案的几个大臣骂得狗血淋头。
五年后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在乾清宫对着群臣发火:"索额图活着害太子,死了还要作祟!"
这话听着像是气话,可细琢磨透着帝王心术——把太子的错全推到死人头上,既保住了皇家颜面,又绝了赫舍里家翻案的念想,要说康熙的政治手腕,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