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赵尚志牺牲,尸体落入了敌军之手,一汉奸在验尸时,正准备用脚踢一下他的

月下影婆娑 2025-08-07 00:51:02

1942年,赵尚志牺牲,尸体落入了敌军之手,一汉奸在验尸时,正准备用脚踢一下他的脑袋,立马遭到了一叛徒的大声呵斥! 日军大本营里,气氛死一样沉,一具刚运到的尸体面朝下趴在地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上面,却没人能说出他是谁。 一个想在新主子面前表现的汉奸看准了机会,谄媚地凑上前,竟轻蔑地用脚踢了踢尸体的头,想把它翻过来。 就在这时,一声暴喝响起,把那汉奸吓得浑身一僵,住手!那汉奸立刻明白了声音的来源和问题的关键。 他赶紧冲旁边那位身居高位的大人物连连道歉,反手就给了自己两记响亮的耳光,这下,他再也不敢乱来,连忙弯下腰,小心翼翼地用双手将尸体翻了过来。 当那张沾满灰土和血污的脸露出来时,发出怒喝的谢文东,心脏猛地一缩,他曾是抗联的高级将领,如今却已投靠日本人。 当熟悉的眉眼渐渐清晰,他复杂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波澜,旁边的日本人早已等不及,用蹩脚的中文追问,是不是赵尚志,得到肯定回答后,在场的日本人顿时松了口气,脸上是藏不住的狂喜。 可作为确认者的谢文东,脸上却看不到半点喜色,反而是一片惋惜与庆幸交织的复杂神情。 赵尚志头脑灵活,战术多变,让日军吃尽了苦头,也早就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几次正面围剿都失败后,气急败坏的日军决定派特务渗透,从内急瓦解。 执行这个计划的,是一个叫刘德山的汉奸特务,他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皮货商人,声称生意被日本人搞砸,家破人亡,因此带着满腔“仇恨”来投奔抗联。 刘德山很会演戏,也足够机灵,很快就博取了赵尚志的同情和信任,一步步混进了核心圈子,成了赵尚志身边能托付后背的“好兄弟”。 到了1942年,刘德山觉得时机成熟了,他暗中联系日军,一张针对赵尚志的大网悄然拉开。 那天,他向赵尚志密报,发现一个日伪警察所守备松懈,是搞突袭的好机会,赵尚志观察后也觉得可行,加上对这位“兄弟”的绝对信任,当即决定亲自带上包括刘德山在内的几个精锐去行动。 谁知,他们刚进入攻击位置,刘德山就立刻把行踪泄露给了早已埋伏好的日军。 枪声四起,赵尚志瞬间明白自己中了圈套,即使身陷重围,他依然指挥若定,带着弟兄们奋力突围,混乱中,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从背后举起了枪。 另一重背叛,源自前来辨认尸体的谢文东,想当年,谢文东也是东北抗联里响当当的人物,他与杨靖宇同级,曾和赵尚志并肩作战,关系密切。 可他和赵尚志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在谢文东心里,抗日与其说是为了保家卫国,不如说是想借机“升官发财”,个人利益始终大过民族大义。 1939年,日军对抗联发起猛烈围剿,谢文东的部队陷入重围,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血战到底,大概率牺牲,或者缴械投降,靠日本人苟活。 贪生怕死的他几乎没有犹豫,带着手下投了降,从此沦为日伪军的一员,走上了一条和赵尚志完全相反的路。 就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背叛,最终在那两具冰冷的尸体前交汇,日军发现了赵尚志和刘德山的尸体,却因没人见过赵尚志本人而无法确认,于是想到了谢文东这个最高级别的叛徒。 当谢文东站在昔日战友的遗体前,他惋惜一位真正的英雄就此陨落,却也暗自庆幸自己当初“识时务”,否则躺在这里的可能就是他。 历史,终究会做出最公正的审判,那个庆幸自己活下来的谢文东,也只是苟延残喘,1946年,抗战胜利后,谢文东因叛国罪被执行枪决,结束了他可耻的后半生。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

月下影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