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面临国内积贫积弱的形势,曾直言不讳的说道:“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薄荷猫少女 2025-08-07 00:28:27

1955年,毛主席面临国内积贫积弱的形势,曾直言不讳的说道:“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年才两百多万吨钢,现在才开始造汽车,产量还很少,实在不像样子!要争这口气,赶上美国、超过美国!”他挥手定下目标:至少50年,也许75年,15个五年计划!那一刻,6亿人口的中国在追赶与超越的路上起步。 如今,时间已走到第14个五年计划,中国制造跃居世界第一,历史的呼应正在发生。 1950年代的新中国,说白了家底寒酸。1949年人均收入不到40美元,钢铁产量可怜,汽车、飞机、坦克基本靠进口。 毛主席心里清楚,这要是碰上美国这样的工业大国,不被人欺负才怪。他曾直言:“我们现在不像样子嘛,要受人欺负。” 所以,那天在中南海,他的语气坚定:“我们必须争这一口气。” 在场的干部们听着,心头因毛主席这句话而振奋。 这不只是口号,而是生死存亡的逻辑——没有工业化,国家安全就无从谈起;没有重工业,就谈不上国防工业。 朝鲜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美国第七舰队晃在台湾海峡,哪能心安? 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主席这一声号令,把全国上下的劲头都拧成了一股绳。 1953年,新中国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 目标很明确: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那几年,全国人民像开了挂一样干劲十足。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了,第一批解放牌卡车下线; 鞍钢冒出第一炉铁水;第一个万吨造船厂投入生产; 水电站、发电厂、机械厂一个接一个地建起来。 谁能想到,几年前连一辆自行车都造不出来的中国,如今能轰轰烈烈造卡车了。 到1957年,“一五”计划不仅完成,还超额完成。 毛主席那口气,算是先喘了半口,但远远不够。他说过:“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透一口气。” 从“一五”到“三五”,国家安全问题逐步解决: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相继成功,国防底气硬了; 重工业体系基本建成,钢铁、煤炭、机械、化工都有了雏形。 可以说,前15年的五年计划,是为争口气打下的地基。 光有工业化还不够,国家要强,必须现代化。 1964年,周总理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并提出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第一步: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建成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实现全面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毛主席早在1950年代就提出赶超美国的宏愿;周恩来用战略步骤把这个宏愿落到时间表里。 后来改革开放后的三步走,再到新时代的两个十五年,都是这一脉逻辑的延伸。 到今天,十四五已经在路上,十五五规划正在筹备。 按照现有测算,为了实现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经济年均增速需保持在4.5%左右。 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把毛主席的愿景向现实推进。 毛主席当年说中国不像样子,是因为钢铁太少、机器太少。可75年后的今天,场景完全变了: 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飙升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30%以上; 500种主要工业品里,四成以上产量世界第一。 从造不出汽车,到如今C919国产大飞机上天、国产大型邮轮下水; 从连坦克都造不出,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 手机、彩电、电脑、工业机器人产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全球领先。 当年毛主席描绘的图景,如今已经从“不像样子”变成了像模像样”。 毛主席的那句话,不只是豪言壮语,更是历史坐标。 他要求争一口气,而这口气,中国人硬是争出来了。从一五到十四五,十四个五年计划串起了七十五年的奋斗史: 前30年,集中力量补短板,解决国家安全和工业基础问题;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让中国速度腾飞;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科技创新,开始向全面现代化冲刺。 今天站在第14个五年计划的中点回望,当年的钢产量数字令人皱眉,而如今中国制造的身影遍布全球。 这一口气,中国人民已经憋了七十多年。未来的“十五五”,会是迈向全面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参考信源: 毛泽东眼中的两个“不像样子” 北京日报 2019-08-19 芦哲:从“十五五”规划看产业趋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2025-08-02

0 阅读:52
薄荷猫少女

薄荷猫少女

思念是无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