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于北京市一所不足70平方米的老宅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06 22:10:24

2023年8月,“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于北京市一所不足70平方米的老宅内,安然度过了自己的95岁生辰。这一日,既无鲜花,亦无寿宴。侄子许进送来的生日礼物,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九三学社部分同志创作的几幅祝寿字画。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邓以蛰,在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讲授美学和艺术史。他自幼于北京成长,就读于崇德中学。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至1945年毕业。1948年,前往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于1950年获取博士学位后旋即归国。先于北京大学任教,而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物理研究工作。1958年,国家让他领头做核武器设计,他就接了任务,从那以后28年都保密,不能公开身份。

许鹿希1928年出生在上海,父亲许德珩是九三学社创始人,当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母亲劳君展是化学家,留学法国跟居里夫人学过。她于北京成长,自幼便与邓稼先相识,两家情谊笃厚。1947年进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毕业留校教神经解剖学,从讲师干到教授,还带博士生。1953年她和邓稼先结婚,生了女儿邓志典和儿子邓志平。婚后日子本来挺稳当,她教书,他搞研究。

1958年邓稼先调走做核项目时,对许鹿希说了情况,她同意了。从那起,她一个人带家,在大学继续教课,照顾孩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罗布泊爆炸。她得知此消息后,仍继续日常工作。邓稼先在基地干活,偶尔回家短住,她保持家里的稳定。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基础牢,她支持他搞国家大事,没抱怨。

邓稼先负责原子弹与氢弹的设计工作,他领导团队从基础理论开始进行计算研究,直至1967年氢弹研制成功。他在西部基地待了多年,接触辐射多,身体慢慢出毛病。许鹿希在北京教书,参与学术活动,晋升教授后还指导学生课题。她家住海淀区花园路小区一个不到70平方米的旧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一直没换。

2023年8月11日,许鹿希迎来了95岁生日。她于北京海淀区花园路小区那不足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度过了这个生日。没有鲜花,没有办宴席,礼物就是侄子许进送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九三学社同志们做的几幅祝寿字画。许进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带记者前往自己家中。小区老旧,她住二层,客厅小得十平方米,餐桌上就放儿子买的两个包子和几根香蕉。卧室简单,中间房间当会客厅,家具书柜都旧。东墙书桌上邓稼先照片用塑料袋罩着防灰,旁边立柜上邓稼先铜像擦得亮,上方墙上张爱萍将军的题词纸条“两弹元勋邓稼先”。阳台门有缝,她不让修,说原来就这样。 许鹿希身形瘦高,坐着轮椅,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许进来时,她双手合十说谢谢。礼物是字画,她同意和字画在铜像前合影,拍了近20分钟,每幅都拍。记者走时,她拱手道别,还提醒许进把照片发微信。她有哮喘,10年没下楼,用微信联系外面。侄子说她像邓稼先,只奉献,不要求。

邓稼先晚年身体弱,确诊直肠癌,因为长期辐射。许鹿希照顾他,准备饮食,帮他活动。1985年,他返回北京,她陪伴其住院接受治疗。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于北京医院溘然长逝,享年62岁。许鹿希整理遗物,出版他的文集和事迹书,继续住老房,拒换大房。邓稼先生前勤俭,她继承这作风。哮喘后,她靠儿子照顾,用微信和亲友聊。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其父任教于大学。他早年于西南联大研习物理,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归国后,邓稼先先投身教育事业,而后转入核研究领域。1958年领受核任务,而后历经28载保密岁月。许鹿希生于上海,长于北京,毕业于医学院后从事解剖教学工作。1953年,她与邓稼先成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她支持丈夫工作,独自带家。1964年,原子弹研制成功,而她依然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为外界的巨大变革所动,以自己的方式,在教育的园地里持续耕耘,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执着坚定的品质。邓稼先氢弹后,身体损,晚年癌。许鹿希陪终,丈夫去世后守房。

2023年生日,许鹿希95岁,老房过,无宴,礼物字画。侄子送,记者拍。她精神好,用微信。10年不下楼,哮喘。像丈夫,奉献多。   后续,许鹿希继续住老房。2024年8月,她度过96岁生日,还在同一个地方,保持低调作风。儿子照顾日常,她用手机联系外界。进入2025年,她生活不变,亲属偶尔探访。她整理丈夫资料,出书留念。2024年6月25日是邓稼先的百年诞辰,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他的事迹再度被提及。人们忆邓稼先贡献,她见证那段历史。

这个故事读完,你有什么感想?邓稼先夫妇的奉献精神,在今天还适用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或许你的故事也能激励别人。

0 阅读:150

猜你喜欢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