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研发,为何在全球爆发了?这是工程问题,和其它领域一样。看好医药指数再翻倍
注意,我这里谈的事,和钱非常相关。因为港股A股市场已经注意到创新药的牛逼了,已经是最牛板块了。但指数都已经翻倍了,想进去又怕是顶部。那么,后面会如何?
我经过思考,虽然说还没有很周密的调研,但有了个直觉:相关医药指数还会继续翻倍。
医药研发,创新药研发,它是什么性质的?已经变成了中国最擅长的工程问题,框架都定了,不需要能得科学大奖的超级“原始创新”。
创新药研发,已经有固定套路了。靶点发现、药物设计、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上市后的监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大药成功,每个环节都要精确设计、严格把控,和工程项目的规划实施差不多。以前中国真的搞不了,太复杂,难度超过能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火了以后,创新药研发涉及生物学、化学、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看似难了,对中国反而容易了,以前的门槛反而借助科技很简单就过去了。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特性,老牌大师经验丰富不一定管用,年轻人一哄而上却干出来了。
流程套路化、标准化以后,创新药研发从依赖经验向转向数据驱动了,也就是“工业化”、“工程化”了。药物设计不是靠牛逼大师,而大量工程技术人才搞算法优化、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工具、计算机模拟药物设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需要的是海量的科研狗,而不是经验丰富的大师。
全球合格工程师人数比较多的,中国、美国、日本。日本已经完蛋了,工程师文化已不行了。美国有外来人才,人数是日本10倍,中国又是美国四五倍。而且中国工程师要求的收入比美国低得多,就能美滋滋拼命干活,物价低的好处。更牛的,美国是靠老工程师,中国要年轻10岁,能拼能学习。
结果是,中国创新药研发一下牛起来了。但我们没听说过任何一个中国创新药“大师”,完全没有,都是些干活的人。低成本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任何有钱赚的方向都一堆公司扑上去,产业链配套也起来了。
这只是刚开始。在其它领域,中国工程能力牛逼以后,产生了多少牛股?例如造船、汽车、高铁,都有超级大牛股。
生物没什么神秘的,只是一般人不懂,门槛高。其实就是工程,生物工程,中国已经最牛了。那自然会有一堆大牛股出来。以前也是这么说的,但只是预期,业绩没跟上,有的跌了90%,指数跌了50%还多。现在指数翻倍,还没回到最高点。后面指数翻倍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