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以575票当选主席,距离“满票”缺了一票,周恩来找到

时光旧梦远 2025-08-06 15:07:42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以575票当选主席,距离“满票”缺了一票,周恩来找到主席,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毛主席回答:“代表们有权选毛泽东,也有权不选毛泽东,缺一票就缺一票,没关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9月30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正在计票,这本该是一场没有悬念的仪式,毕竟,毛主席的当选早已是众望所归。 然而,当最终数字汇总时,一个细节打破了预设的圆满,到场代表576人,毛主席得票575张。 一票之差,在计票人员心中掀起巨浪,要知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整个新政权的蓝图已经精心绘制了数月。 从东北到潮湿闷热的南海,各路代表奔赴北京,无论是从香港入境的爱国人士,还是海外归来的侨胞,都被视作“万流归海”的一份子。 毛主席亲自到车站迎接宋庆龄,周总理等人也频频出现在北京饭店,欢迎各界名流。 会场里,脱离国民党政府的“张治中”与文化巨匠郭沫若、梅兰芳并肩而坐,甚至曾有血债但在李克农争取下立功的杨虎也位列其中。 这幅画面本身,就是对“统一战线”最直白的注解,为的就是呈现一个高度团结、万众一心的局面。 可现在,偏偏就出了这么个岔子。 会议的组织工作堪称严谨,选举政协委员时,周总理解释了“协议选举”的方式,一份198人的大名单,若无异议便一次性鼓掌通过,效率极高。 而到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核心环节,程序更是严谨到了极致,大会指定了60名监票人,刘少奇亲自清点人数,九个红色票箱也被逐一查验。 选票用的是竖排表格,印着防伪钢印,周总理还不厌其烦地提醒,务必用钢笔画圈或打叉,投递前还要折叠保护隐私。 规则的核心很清楚:代表们完全可以不投名单上的任何人,正因如此,这一票的缺失才显得格外扎眼。 它到底是无心之失,还是一个沉默的反对,现场工作人员一时没了主意,有人甚至小声提议,干脆就按满票计算得了。 这念头一闪而过,但谁也不敢担这个篡改选举结果的责任。 情况很快报到了周总理那里,他又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毛主席,谁知,毛主席听后,反而笑了,他平静地说道:“代表们有权选毛泽东,也有权不选毛泽东,少一票就少一票,没有关系,这是很正常的。” 这番话不仅让现场的紧张气氛瞬间化解,更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捍卫了规则本身,它传递出的信息是:我们玩得起真的。 后世有传言,这一票来自燕京大学的教授张东荪,但无记名投票的原则让真相被永久封存,而这,恰恰也是程序正义的一部分。 如果说主席选举中的一票之差是一次“沉默的异议”,那么在副主席人选上,则爆发了一场“公开的辩论”。 当念到高岗的名字时,台下出现了骚动,一些党内代表觉得,高岗资历尚浅,远不如留法归来、功勋卓著的李富春。 在许多人心中,李富春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都更胜一筹,眼看分歧就要公开化,毛主席再次出面,他没有强行压制,而是给出了一番高屋建瓴的解释:选高岗,不只看他个人,更是为了肯定和感谢陕北革命根据地。 因为那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落脚点,高岗作为其代表,理应获得一席之地。 这番解释格局宏大,既照顾了情理,也拔高了站位,最终说服了代表,平息了争议,选举落幕,但其彰显的精神仍在延续。 到了第二天,民主人士张治中审阅公告初稿时,发现了一个问题:稿子只写了“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委员共63人”,却没有列出具体名单。 他立刻找到毛主席,诚恳建议:“主席,这是向全世界宣告的大事,应该把所有当选者的名字都写上去,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强大阵容。” 毛主席听后欣然采纳,连声说好,可公告下午三点就要播出,重印根本来不及。 最终,工作人员手写了一张名单条,工工整整地粘在了公告原稿上,毛主席还特意叮嘱记者:“务必小心,这张条子可千万不能丢,上面一个名字也不能漏!”从善如流,不外如是。 七十多年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那张泛黄选票上,钢印和墨迹依然清晰,它所承载的,远不止一次权力交接。 而那张投给毛主席的反对票,虽然在当时惊起微澜,现如今回望,却或许是那场选举中最珍贵的注脚。 更重要的是,这一票的存在,对于一个即将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政权,到底意味着什么? 【信源】中国新闻网——建国时毛泽东当选主席缺一票 是谁没投票?

0 阅读:629

猜你喜欢

时光旧梦远

时光旧梦远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