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追着中国办奥运?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的责任!结果中方的回应,让全球倒吸了一口气: 以前,办奥运会可是各国“秀肌肉”的好机会。1993年中国第一次申奥,全国人民激动得睡不着;2001年申奥成功,北京街头直接炸了锅。 然而,2017 年后国际社会对奥运会的态度发生显著变化。挪威奥斯陆、波兰克拉科夫等城市因 “太花钱” 直接退出 2022 年冬奥会申办。这种转变反映出奥运会的高成本与低回报问题日益突出。 以巴黎奥运会为例,预算高达 91 亿欧元,但预计收入仅 50 亿欧元,亏损风险巨大。即便洛杉矶和布里斯班接下 2028 年、2032 年的承办权,国际奥委会的财务状况仍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2017-2021 年国际奥委会总收入 76 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权占 61%,但近年来这一收入增长停滞,赞助商投入也因政治风波等因素减少。 国际奥委会的 “钱袋子” 越来越瘪,具体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一,电视转播权收入涨不动。伦敦奥运会曾创下 35 亿美元的转播权收入峰值,但东京奥运会降至 17.37 亿美元,巴黎奥运会更面临收视率下降的挑战,观众转而通过社交媒体观看精彩片段,传统转播模式受到冲击。 其二,赞助商热情减退。日本丰田、松下、普利司通等企业因商业或政治因素不再续签顶级赞助协议,其中丰田明确提到奥运会政治色彩过浓是主因。就连长期合作伙伴美国 NBC 也要求 “少花钱”,反映出赞助商对投入产出比的担忧。 更关键的是,如今办奥运的 “性价比” 大幅降低。北京 2008 年奥运会总投资约 400 亿美元,虽带动了基础设施升级和旅游业发展,但也面临部分场馆赛后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相比之下,2026 年冬奥会申办城市瑞典斯德哥尔摩 / 奥勒和意大利米兰 / 科尔蒂纳丹佩佐,采用 80% 现有场馆,预算较前两届降低 75%。 这种 “节俭办奥” 模式成为新趋势,但即便如此,洛杉矶 2028 年奥运会预算仍达 69 亿美元,布里斯班 2032 年预算更高达 71 亿澳元,财政压力依然巨大。 国际奥委会的财务困境还体现在收入结构上。2021-2024 年奥运周期预计收入 77 亿美元,但需覆盖日益增长的运营成本和对各国际单项协会的补贴。 例如,国际奥委会需向奥运会组委会提供高额办赛补贴,2024 年巴黎奥运会获得 15 亿美元,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预计 18 亿美元。 这种支出压力在疫情后更加凸显,部分国际单项协会甚至请求提前预支东京奥运会的 “分红”。 此外,奥运会的政治化倾向加剧了申办风险。东京奥运会期间的受贿案涉及多家企业,导致民众对赛事信任度下降,日本札幌因此放弃申办 2030 年冬奥会。这种负面效应让更多城市对申办望而却步。 当前,中国对申办奥运会的态度已趋于理性。上海等城市明确表示目前没有申办计划,而是积极参与国际体育赛事,如承办奥运会资格系列赛。 这种转变既反映出对奥运会高成本、高风险的考量,也体现了中国在体育发展战略上的调整。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审慎态度既是对自身发展负责,也是对国际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贡献。
国际奥委会追着中国办奥运?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
环球事件话角
2025-08-06 10:26: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