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话题一直挺有趣的,今天想和大家聊聊。
过去很多人说,纯电汽车很好造,因为它大大简化、更改了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结构。
这也是过去新势力纷纷奔向这个领域的关键原因之一。
不过既然纯电汽车好造,为什么传统车企会这么“慢”呢?
观点看下来,比较集中的是:船大难掉头。
纯电体系和燃油体系差别很大,又容易形成内斗,所以传统车企会更谨慎。
但我认为不仅如此。
纯电汽车要造得好,难度同样很高。随着大家的用车需求越来越高,说它的技术难度比燃油车更高也不为过。
新势力倒下这么多就是这个原因。能存活下来的,基本都是濒临“死亡”几回。
传统车企这边,压力也是一样的,甚至还要更大。
MG总经理发布会哭了泪点是有点低啦,不过我觉得却也是真情流露。
说压力一样,是因为大家面对的技术课题是一致的——更长续航、更智化、更安全。
很难相信啊,8年前的纯电车普遍还在300km续航挣扎,现在都在冲刺600km了。就连GB 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标准,2020版本是允许一定时间内不起火就可以,但到了2025版本就完全不允许起火了。更迭太快了!
传统车企压力更大,因为它们更容易被压制。
上汽从2007年开始布局全球,MG一直是主力品牌。2023年,MG全球卖了84万辆,欧洲成了第一个销量破30万的市场,MG在英国接近10万辆,纯电市场仅次于特斯拉,澳新和中东也突破7万辆。
品牌出海不容易,特别是MG这样的大旗手,硬顶45%关税,现在没退,反而MG4又要搞半固态电池,看来是要硬钢了。
所以说,以后也别再说纯电比燃油好造,现在这个市场情况,说更难造才对。MG4破解特斯拉专利花5亿MG4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