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决定打破惯例,30年来第一次,中国等不到,日本迟来的道歉。 每到日本战败的年份,民众总会留意首相是否会发声。自从1995年村山富市打破沉默,说出那句“深刻反省”后,往后几十年,历任领导人都没敢跳过这个环节,哪怕只是一段象征性的讲稿。 但今年,石破茂上台后却一句话都没说,没有反省,没有提和平,更别提“道歉”这俩字。 这一下子就引爆了舆论,不少人说,日本可能真的不想再面对那段历史了。 你可能会想,一个讲话没讲,至于这么大动静吗? 其实真不只是一个讲话的事,这个讲话过去被认为是日本“对战争的态度”一个公开信号,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起码说明日本政府愿意承认过去的错误,哪怕是象征性的。 现在这个讲话没了,就像你年年跟邻居说“我以前做错了对不起”,结果某一年你突然一句话都不说,邻居会怎么想?你是真的变了,还是根本不在意了? 这也是亚洲不少国家,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现在对日本越来越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咱不妨看看德国怎么做的。 德国战败后,没光说“我错了”,还真刀真枪地把纳粹清算了:审判、赔偿、教育、纪念馆、影视剧,全社会都在提醒年轻人:我们犯过错,不能再犯。 现在德国一提二战,没人觉得他们是在洗白,反倒是邻国像法国、波兰,对德国的信任度很高,愿意一起发展、做生意、搞合作。 反观日本,战犯进了靖国神社,军国主义的历史被美化成“保家卫国”。 一些教科书里,南京大屠杀的事儿被一笔带过,甚至还有说“不确定有没有发生”的说法。身为中国人能不生气吗? 有网友说了,石破茂不会是真的忘了吧?当然不是。 他是政治老手,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心里比谁都清楚,问题是他怕说了得罪人。 在一些日本选民眼里,战争早成了不愿回顾的往事,提起就烦,尤其保守势力,最忌讳“道歉”这两个字,石破茂若想保住位置,只能小心翼翼绕开这些地雷。 可问题是,为了权力选择沉默,这不就是典型的“该负责的时候却退缩”吗? 说白了,他不是不懂得说“对不起”的意义,而是觉得不说更安全。 有人可能会想,反正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说不说的影响不大吧?但事实是,沉默带来的不是“翻篇”,而是更多的怀疑。 在全球局势敏感的当下,国家立场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放大镜,石破茂的沉默,被不少邻国解读成“撇清责任”的信号,也难怪中韩等国神经绷紧,开始重新审视日本的走向。 这不只是情绪问题,也是信任问题。国家之间搞合作,信任是底线。连历史都不敢面对,又怎么敢指望你将来会守信用? 日本的选择,不只是对过去的态度,也是对未来的姿态。 石破茂这次沉默,不只是省了一篇讲话,更是在告诉世界:“我不准备再为历史负责”。 但问题是,不面对过去,就不可能赢得未来。 如果日本真想成为一个被信任的大国,沉默永远不是出路,哪怕道歉说了很多遍,该说的时候还是要说。 信源:上观新闻——《石破茂或不发表日本战败80年谈话,怕刺激谁?》
石破茂决定打破惯例,30年来第一次,中国等不到,日本迟来的道歉。 每到日本战败的
彩云飘悠念君归
2025-08-05 16:48: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