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吴凤翔“叛变”了,他当众枪杀共党“卧底”,日军高官满意得不得了,把他当做自己人,喜滋滋地带他一起去吃饭。吃饱喝足后,日本军官去茅厕,吴凤翔跟了过去,他掏出一把手枪,对准了日本军官的后脑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0年5月17日傍晚,开封山陕甘会馆灯火通明。 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满面笑容,准备迎接前来“归顺”的吴凤翔。 吉川身份显赫,是裕仁天皇外甥、土肥原贤二高徒,掌控华北情报网络。 他上任半年抓捕466名中共地下党员和105名国民党特工,其中120多人遇害,是华北抗日力量的心腹大患。 为铲除他,中共河南省委与军统开封站罕见联手,任务落在吴凤翔肩上。 吴凤翔是传奇人物,中共党员,曾两次越狱,枪法精准。 此时正被国民党通缉,这“污点”反成接近日伪的完美掩护。 一个走投无路的“通缉犯”投靠日军顺理成章。 他选择贪婪的伪宪兵队长权沈斋为突破口,以金条玉器为礼,谎称能拉百余武装“效忠皇军”。 权沈斋心动引荐。 但吉川狡猾多疑。 他要求吴凤翔提供游击队花名册验证,安排美女特务贴身监视,甚至派人冒充军统特工试探。 吴凤翔沉着应对,通过重重考验。 1940年5月初,吉川终于“信任”他,签发两张特别通行证,允许其自由进出山陕甘会馆。 这薄纸片成了斩首行动的关键钥匙。 吴凤翔借机十几次踩点,摸清会馆布局。 吉川办公室在西院,南屋住翻译,后院围墙外是闹市街巷。 他选定战友王宝义一同行动,姚栓紧负责外围接应。 5月17日下午,吴、王持证步入会馆。 卫兵已熟悉这位“皇军新贵”,未加盘查。 两人腰藏两把上膛手枪,吴凤翔额外携带二十响驳壳枪备用。 推开西院门瞬间,吉川卫兵迎面走出。 吴凤翔抬手一枪击毙,冲入屋内。 眼前景象意外:吉川身边围着山本大佐、瑞田中佐和宪兵队长藤井治少佐! 四人惊愕。 山本反应最快摸枪,吴凤翔抢先开火,子弹穿透山本眉心。 王宝义同时击毙瑞田。 吉川惊恐钻向桌底,吴凤翔一枪击中其腿。 吉川蜷缩阴影中,吴凤翔连扣扳机,手枪竟卡壳! 千钧一发,吴凤翔甩掉卡壳枪,拔出备用驳壳枪连开三枪,吉川毙命。 藤井拔枪反抗,被王宝义击毙。 整个过程仅约七秒! 枪声未惊动前院守卫——吉川常在后院处决犯人,守卫对枪声麻木。 其恶行阴差阳错成了行动掩护。 吴凤翔抓起桌上机密文件,与王宝义翻窗而出。院外姚栓紧备好五辆黄包车,三人沿省府街疾驰向西城墙。 等日军司令部发现吉川等四人尸体时,吴凤翔已换上药铺伙计衣裳,在百姓掩护下穿越层层关卡,三日后抵达安阳八路军根据地。 日军封锁消息,对外宣称吉川“病逝”,但“汉奸”吴凤翔实为孤胆英雄的消息早已传遍开封。 吉川之死引发华北日军情报系统大地震。 作为掌控五省情报站和线人网络的总头目,其暴毙使系统瘫痪,继任者难统筹,各地宪兵队陷入混乱。 中共地下党趁机在开封至郑州沿线新建七个交通站。 军统在邮政系统植入监听设备。 此役证明分散布点、小组协作模式高效,为后续敌后斗争提供经验。 日方被迫改革情报架构,实行“多主控制”,反而降低决策效率。 刺杀后,吴凤翔继续抗日。 1944年他在豫西组建千余人游击队,在襄城、扶沟打击日伪。 抗战胜利后部队改编,他随高树勋起义加入八路军。 1946年10月8日抵延安,受中央领导人接见表彰。 1949年开国大典,他作为特邀代表登上观礼台。 1983年病逝于天津。 晚年常擦拭那把立下大功的驳壳枪。 孙辈问是否害怕,他答:“怕,但想到吉川处决令上120个名字,手就稳了。” 1940年5月17日的开封,日军高官鲜血染红地毯,猎人消失街巷深处。 这场完美刺杀印证:最锋利的刀,可藏于敌人亲手递来的刀鞘之中。 主要信源:(大河网)
1940年,八路军吴凤翔“叛变”了,他当众枪杀共党“卧底”,日军高官满意得不得了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05 00:38: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