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庄战役前李弥为何不等黄百韬?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怨人家李弥,黄百韬的要求本身存在一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5-08-04 17:17:43

碾庄战役前李弥为何不等黄百韬?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怨人家李弥,黄百韬的要求本身存在一个大问题。 黄百韬当时是国军7兵团司令,而李弥是13兵团司令,论职务论等级,双方平起平坐谁也不低过谁,所以,你黄百韬要是想让李弥等等7兵,正确做法是向徐州“剿总”说,让徐州“剿总”给李弥下命令,这样才符合程序。 但实际的情况,是黄百韬直接找到李弥,提出让他等自己几天,本来当时华野大军正快速南下,多等一会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所以李弥从内心肯定是不愿等的,而黄百韬直接来找他的做法,刚好又给了李弥一个充足的理由,那就是没有接到上峰命令。 因此,尽管黄百韬说的再怎么可怜,李弥依旧不为所动,表示自己往徐州撤退是奉了徐州“剿总”的命令,如果要他等,那就是违令行事,因此,没办法等。 一句话,就把黄百韬堵的无话可说。 再者,就算抛开华野在步步逼近的战场态势,仅从个人角度去讲,当时的李弥也不愿意等黄百韬,为啥呢?很简单,有件事让他既眼红又生气。 黄百韬在新安镇时,本来可以提前撤到徐州,结果在准备出发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来电,让他等一等从海州撤下来的44军,并且刘峙还告诉黄百韬,44军到新安镇后,就归7兵团指挥,除此之外,本来要开往海州的100军,也划入7兵团,统一归黄百韬。 如此一来,7兵团从之前的3个军一跃膨胀至5个军,而在战争年代,谁不希望自己手里的兵多一些呢?正因如此,黄百韬才会心甘情愿的在新安镇等下去。 但这事儿让李弥看来,就有点不是滋味了,当时他的13兵团原本有3个军,结果在不久前,其中的39军就被调去了葫芦岛,这么一来,他说是手握一个兵团,但兵力则只有两个军。 因此按常理来说,44军也好100军也罢,划给李弥是最合适的,一来能补充其力量,二来李弥就在碾庄,但问题就在于,李弥与何应钦走的太近,而与管着兵力调配的顾祝同关系不佳,而黄百韬则是顾祝同的一员干将,这么一来,顾祝同肯定是“照顾”黄百韬而不是“照顾”李弥了。 但这个安排的结果,就是李弥很生气,凭啥你有五个军而我只有两个?让我等你我又落不到一点好处,说不定还可能撞上华野,因此,说破大天都不会等。 就这样,黄百韬失去了最后一个能退往徐州的机会,李弥走后,他考虑到回去的路上一旦遭遇华野,必然会被分割包围,因此,几经权衡之下最终选择固守碾庄,而不久后,极为惨烈的碾庄战役也由此打响。

0 阅读:1
史晓生追寻历史

史晓生追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