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年,乾隆皇帝得了痔疮,心急火燎地把太医宣来,却不曾想太医只说了一句话:“皇上,您先去与皇后同吃同住100天吧!”乾隆一听火气更大,脸色铁青,可还得憋着。 乾隆皇帝弘历,在位时国家太平,文武双全,可身体总有扛不住的时候。那是1740年,清乾隆五年,他发现臀部不适,疼痛出血,这在民间叫痔疮,搁皇帝身上就成隐疾了。皇帝急了,赶紧召太医来瞧。太医诊断后,尴尬得不行,不敢直说病名,只开方子:让皇帝和皇后同吃同住100天。 为什么非得和皇后呢?据野史记载,太医黄元御觉得皇帝久坐批折、饮食不节,加上后宫事儿多,纵欲伤身。痔疮这病,得靠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克制欲望才能根治。其他嫔妃不行,容易乱了套,只有孝贤皇后富察氏能管住皇帝。她出身名门,贤惠持家,早年和乾隆感情好,生过皇子永琏,可惜孩子早逝,两人关系有点疏远。 皇后封锁消息,对外说皇帝抱恙,百日内不上朝,不见人。她亲自操持饮食,全是素菜清汤,避免辛辣油腻。皇帝起初不习惯,但渐渐适应,早睡早起,还多走动。野史上说,这100天让皇帝身体好转,痔疮慢慢消了。皇后不光照顾饮食,还提醒皇帝别久坐,帮着调养身心。皇帝后宫嫔妃多,本来爱到处走走,可这回专守一人,等于强制养生。病好后,两人感情升温,皇后不久怀上皇七子永琮,这对皇帝是大事儿,他一直盼嫡子继承大统。 永琮出生时体弱,乾隆宠爱有加,视作未来太子。可惜乾隆十二年,永琮两岁染天花没了。皇后打击大,身体更虚弱。紧接着,女儿固伦和敬公主远嫁蒙古,皇后反对无效,心力交瘁。乾隆十三年,东巡路上,皇后劳累过度,在德州病逝。皇帝伤心,下旨厚葬,追封谥号孝贤纯皇后。 皇帝续立乌拉那拉氏为后,继续宠幸令妃、舒妃、容妃等多位嫔妃。他在位60年,退位后当太上皇到89岁驾崩,创下清朝盛世。可帝王家事儿,总有薄情一面,生前没好好珍惜,死后追悔有啥用?这个故事告诉咱,养生得靠自律,夫妻间多体谅,国家太平靠明君贤后。乾隆的痔疮事儿,虽是野史,但接地气,提醒大家注意健康,别小病拖成大祸。
1791年冬,紫禁城的龙椅上,81岁的乾隆把军报拍得震天响:“反了!连朕赐的金册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