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9岁男孩去同学家玩,结果被拴住的狗给咬伤,男孩家属说,这只狗以前就咬过人,现在自家孩子看病,已经花了14000元,但狗主人只愿出于人道主义给一两千元,甚至直言:狗锁在家里,又没放出去,凭什么赔钱!
擅自进门被狗咬,万元医疗费该谁担?
江西南昌某小区,一个9岁男孩站在同学家门外,一遍遍喊着同学的名字,里面答应了却迟迟不见人影,男孩等得心焦,发现门没锁,自己推门就进去了。
下一秒,拴在屋内的狗猛地扑了上来,狠狠咬住了孩子,撕咬中,孩子的脸、脖子、肩膀瞬间鲜血淋漓。
在医院,孩子的伤口触目惊心,治疗费如流水,转眼已达14000元,家长心如刀绞,找到同学家协商,狗主人的态度却异常明确:“狗拴在家里好好的,又没放出去!是他自己闯进来的,凭啥叫我赔?”
多方除了狂犬疫苗钱,一分赔偿也不愿多出,双方在派出所争执无果,男孩家属备感绝望:“孩子疼得整夜哭,我们借钱治伤,他们竟说无关?”
对方家长也满腹委屈:“门关着狗拴着,难道我家成公共场所了?谁都能进?”调解桌上,裂痕深不见底。
事情传开,网友炸了锅。
有人直言:“门没锁不是邀请函!不请自入就是闯私宅,狗护家有错吗?”
也有人痛心反驳:“9岁孩子懂多少?看到狗拴着才敢进啊!伤成这样,狗主人没半点责任?”
更有人一针见血:“拴了狗就绝对安全?家里有猛犬,明知孩子常来玩,门锁都不检查?”
狗拴在家中,主人真能置身事外?法律自有公断。
相关的法律法规写得清清楚楚:违规养犬伤人,主人难逃责任,即便主人栓了狗,若没尽到足够警示义务如显著提醒,或管理存在疏漏,仍需担责。
更关键的是,“擅自进门”能否成为挡箭牌?法律同样明确:他人未经许可闯入,虽可减轻主人责任,但若伤害确由动物造成,主人仍难完全免责。
孩子贸然推门是事实,但门未上锁的隐患、屋内猛犬的危险性,狗主人就毫无防范之责?
这起悲剧,表面是狗咬人,深层却是多重疏忽的叠加,孩子缺乏基本安全意识,不知不可擅闯私宅,狗主人明知家中有烈性犬,却对门户虚掩掉以轻心,两家人若曾沟通过孩子来往的潜在风险,悲剧或可避免。
男孩脸上伤痕能否复原尚未可知,两个家庭的关系却已撕裂。当14000元医疗费沉甸甸压在心头,法律将是最后的裁判者。它不仅要算清这笔经济账,更要界定那道无形的责任线,当私人空间遭遇意外闯入,主人守护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此案撕开了一个我们常忽略的日常困境,孩子一时莽撞,主人一时疏忽,瞬间碰撞出的伤痛却要两个家庭长久吞咽。
规矩意识与风险防范,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它渗透在锁好的一扇门、一句对孩子“别乱闯”的叮嘱、一份对潜在危险的敬畏里。法律能厘清赔偿,却缝合不了破碎的信任。
这事您怎么看?家门口的安全责任,到底该怎么划分才算公平? 消息来源:津云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