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咸丰皇帝下旨将左宗棠斩首示众,左宗棠连夜找到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翼却说:“皇命难违,本官也无办法,但你可找一人,或许能保你性命!”左宗棠攥着被汗浸湿的袖口,急得直跺脚——他知道胡林翼从不说空话,这人一定是能撬动圣心的大人物。
1859年的一个深夜,湖南巡抚衙门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左宗棠的靴子踩碎了地上的月光。
以暴脾气闻名的他此刻攥着被汗浸湿的袖口,指节发白,咸丰皇帝的斩首圣旨正在八百里加急送往湖南的路上。
事情起因,永州总兵樊燮吃空饷被揭发后,竟反咬左宗棠"劣幕干政",而湖广总督官文的推波助澜,让咸丰帝朱笔一挥批了"就地正法"。
左宗棠踹开湖北巡抚衙门大门时,胡林翼正在烛光下批阅军报,同年出生的老友四目相对,一个眼里烧着火,一个眸中凝着冰。
胡林翼的指尖在桌案上敲出沉闷的节奏:"皇命难违,但肃顺能救你。"这个名字让空气骤然凝固。
肃顺是谁?咸丰帝原配皇后的亲舅舅,当时朝中最敢和满清贵族唱反调的实权派,偏偏还欣赏汉臣才干。
可左宗棠不过是个没进士功名的举人幕僚,肃顺凭什么赌上政治资本捞人?
胡林翼的运作堪称晚清官场教科书,他先让翰林院编修郭嵩焘通过肃顺的幕僚王闿运递话,又联络潘祖荫上奏那句著名的"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
更绝的是暗中放出风声:若杀左宗棠,湘军必乱,当时太平军刚攻破江南大营,清廷根本不敢赌这支救命稻草的忠诚度。
于是,肃顺趁机进言时,特意带上左宗棠设计的《湖南防御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军事据点,全是这个"待斩囚犯"的手笔。
圣旨到湖南时,左宗棠早被胡林翼安排躲进湘军大营,樊燮扑空后恼羞成怒,却在返程途中被百姓扔烂菜叶,左宗棠在湖南推行"减漕粮、兴水利"的政策,早让民间把他当青天。
此事一出,让咸丰帝不得不重新掂量:一个能让胡林翼赌上官帽、肃顺亲自下场、百姓自发维护的"罪臣",真只是樊燮口中的奸佞?
死里逃生的左宗棠被发配湘军戴罪立功,反而因祸得福,1860年他带着楚军杀入江西战场,用实战证明自己不止会纸上谈兵。
那些在幕府里被讥讽为"狂生妄议"的军事构想,此刻变成太平军溃败的催命符。
最讽刺的是,当年诬告他的樊燮后来因贪污被革职,而左宗棠一路做到陕甘总督,抬棺西征收复新疆时,军中还传唱着"樊总兵吃空饷,左大帅吃黄沙"的民谣。
回头看这场生死劫,其实是晚清权力格局的显微镜,咸丰帝的朱笔能被肃顺撬动,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早已动摇满清"重满轻汉"的祖制。
胡林翼敢暗中抗旨,背后是湘军集团作为新兴地方势力的崛起,就连左宗棠扇樊燮的那记耳光,都打碎了"八旗子弟不可辱"的陈旧规矩。
后来左宗棠在西北种柳树治沙时,或许会想起1859年那个夜晚,有些风暴躲不过,但扛过去就能让荒漠长出森林。
用户11xxx06
左公千古功臣!
风起千千结
左公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