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因为腿伤,冒着风险回上海治疗,在途中实在走不了路了,便雇了一辆推车。不料那个老汉,却一直不断的打量着陈赓的腿,老汉的眼神,使得陈赓有些紧张,心想这个老汉是不是发现了自己的身份? 1932年,负伤的红军将领陈赓化装成商人,独自踏上前往上海治疗的危险之路。当他因腿伤难以行走而雇佣推车时,车夫老汉那双锐利的眼神让他心中警铃大作。这个看似普通的乡下老汉,到底看出了什么? 1932年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越过平汉铁路西进,受伤的陈赓坐在担架上日夜颠簸,伤势越来越重。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此时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他不愿意再拖累部队,加之对张国焘路线不满,拒绝了张国焘让他当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的意见,要求离开部队去上海治疗腿伤。 陈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南昌起义,还曾在上海从事中央特科的地下工作。这些经历让他深知,此次前往上海治疗的路途充满了危险。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敌占区,到处都是国民党的特务和军警,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身份。 10月下旬,部队行进到河南省南阳与新野县之间,陈赓便化装成商人模样,独自一人,肩上扛着个褡裢,拄着根棍子,一瘸一拐地离开部队,向北走去。他穿着一身朴素的长袍,戴着旧毡帽,看上去就像个普通的生意人。腿上的伤势让他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必须忍受这种痛苦。 走了几里路后,陈赓实在撑不住了。他的左腿肿胀得厉害,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襟。正当他为难之际,看到路边有个推着独轮车的老汉。陈赓咬咬牙,上前搭讪,用几块银元雇了这辆推车。 老汉看上去五十多岁,皮肤黝黑,双手粗糙,典型的庄稼人模样。他爽快地答应了陈赓的要求,让他坐在车上,自己在后面推车。独轮车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前行,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让陈赓感到不安的是,这个老汉总是时不时地抬头看他,那双眼睛里透着一种特殊的光芒。陈赓心中开始紧张起来,这个老汉为什么一直在打量自己?难道他看出了什么破绽?在那个年代,告发红军能得到不少赏钱,很多人都会为了钱财出卖革命者。 老汉推了一段路后,突然开口问道是否是红军。这句话让陈赓大吃一惊,他强作镇定地否认了。但老汉显然不相信,继续追问,说陈赓的口音不对,还说他是红军中的一个不小的官。陈赓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湖南口音在河南境内确实显得突出。 更让陈赓震惊的是,老汉接下来的话证明了他的身份。老汉说曾经在豆腐店战役时给红军运过粮,见过陈赓站在大磨盘上给大家讲话的情景。原来这个老汉不是敌人,而是曾经支援过红军的群众。陈赓的紧张情绪瞬间消散,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老汉看出陈赓的腿伤很重,关心地建议他到自己家里养伤。但陈赓考虑到安全问题,婉言谢绝了老汉的好意。分别时,老汉还拿出两块银元要还给陈赓,并说自己的儿子也参加了红军,希望陈赓能帮忙照应。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让陈赓深受感动。 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被捕。由于叛徒出卖,他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但后来经过中共组织和宋庆龄等人的营救而脱险。这次历险让陈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道路虽然充满危险,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 获释后的陈赓继续投身革命事业,参加了长征,在抗日战争中担任八路军将领,解放战争期间指挥大军驰骋疆场。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抗美援朝,创建军事工程学院,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回想起那次与老汉的相遇,陈赓常常感慨万分。那个朴实的农民老汉,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革命,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深厚感情。这种军民鱼水情,正是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们看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那个识破陈赓身份的老汉,代表了千千万万支持革命的普通百姓。你觉得这种军民关系对革命胜利有多重要?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亏大了!一分钟损失38万!”上海女子赤身裸体蒸桑拿,不料男保安突然闯入将她看光
【3评论】【7点赞】
tb_4060939
湖南湘乡话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