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好几个低投入高回报的小技巧,非常适合全体保研人。 第一件事儿就是提前套

岚岚看商业 2025-08-03 21:17:58

大学里有好几个低投入高回报的小技巧,非常适合全体保研人。 第一件事儿就是提前套磁啦。所谓套磁,就是跟你未来的导师提前联系。咋联系呢?想想自己未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想保研到哪个院校去,然后去那个院校检索导师的信息,找到他的邮箱后,就可以给他发邮件了。 注意,大一就可以发。表达对这个方向的憧憬。然后一个月写一封邮件,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进展。要是取得成果了,就把这份喜悦也分享给导师。等你到大三下申请提前招生的夏令营时,即便你绩点排名不高,也一样能入营。为啥呢? 就是这个老师把你给捞进去的呀,这不就像看着一点点长大的娃娃嘛?不过记得,不要只给异性导师写邮件,会出事儿的。 第二件事儿就是建立自己的成果展示PPT,也可以叫个人展示幻灯片,或者是简历演示文档。为什么要搞这个呢? 因为在大学里的某些场合,比如说班级里的自我展示、竞赛选拔、体验中国汇报、夏令营面试,甚至和老师约谈时,很多时候会临时被要求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要是你没准备,口头介绍磕磕巴巴的,那机会不就没了吗? 但如果你有一套随时能拿出来的个人展示PPT,简洁明了、图文并茂,3分钟内讲清楚你是谁、做过什么、想去哪里,那老师对你的印象简直直接翻倍。甚至有时候一句话都不用说,发给老师看看,对方就能大致了解你是否值得带,对吧? 而且这个PPT不是一次做完就完事的,而是要动态更新的。比如今天拿了个奖,明天做了个项目,下个月完成了一个竞赛,这些都可以以时间线的方式往PPT里添加,不断更新打磨。这也是在训练你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对未来就业、保研面试、读研答辩都有用。 第三件事,既然有成果展示PPT了,那顺手搞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档案,这不难吧,把成果存到一个文件夹里面就行了。 第四件事就是要主动申请工作机会,这里说的不是找兼职送外卖那种工作,而是广义的工作。比如说做助教、做科研小助手、做班级学生干部、做学院的宣传干事、做学术讲座主持人等等。 这些活听起来不起眼,但一旦你参与其中,你的身份就变了。比如你原来只是某个专业的学生,但你一旦成为系里某个活动的主持人,或者学生会学术部的成员,又或者是某个老师科研组里的项目助理,那么你在老师眼里就不再只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能办事、能合作、可培养的孩子。 而且这种事儿往往是先到先得,主动者得。你不主动申请,机会压根儿不会到你头上。一旦你争取到一两个这样的小机会,你会发现老师们开始记住你了,之后有真正的大机会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也会是你呀。大学里绝大多数好事是靠抢的,不是靠分的。 第五件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会笑,但这真的很重要。你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素材库或者叫知识库。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经常看到保研经验贴,那你为什么不整理一个Excel表格,分门别类记录下来,每个学长学姐的院校、专业、绩点、科研、竞赛、最终去向。又比如你经常刷论文、刷项目,那你为什么不建一个文件夹,把所有的PDF都归整好,按主题归类呢?这些东西平时看着没啥用,但到大三保研的时候,你的积累就会变成别人的起点,而你已经提前抢跑了3年,对吧? 第六件事就很务实,也很冷门,就是拍证件照,做电子签名,准备模板。很多同学真的是到夏令营报名那一刻,才在寝室的白墙前拍照,拍了五六十张都觉得丑。电子签名现场用画图软件随便写,结果显得不专业。投递简历、发邮件的格式都是临时网上搜来套的模板,一看就很生疏。 这些完全可以在大一大二就准备好,去照相馆拍张高清、素净、显得有气质的证件照,做一个好看的电子签名,甚至准备几套标准格式的简历模板、套磁邮件模板等等,到时候直接上手,连排版都不用动。 大学四年,其实不是看你多努力,而是看你有没有把这些小事提前做。你提前一年做准备,到时候就能多一年的试错空间,多一次上岸机会,多一次被看到的可能性。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些事儿,没有一个要你熬夜、报班、砸钱,但却都能在关键时刻帮你超越别人。所以保研不是一场从大三开始的突击战,而是一场从大一就悄悄布局的埋伏战。越早布局,就越可能成功上岸,对吧?

0 阅读:50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