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的黎明前,你们都走了,后方怎么办?”徐向前扶着桌沿,声音不高,却让屋内每个人噤声。灯芯抖动,战事的阴影在墙上摇晃。 会场设在长治城郊一所窑洞。窗外秋风呼啸,洞内却闷得喘不过气。陈赓、谢富治等人准备率部南下,纵队参谋长刘忠站在图板前,刚刚汇报完行军序列。气氛本来轻松,徐帅的发问像一盆冷水浇下,连陈赓都抖了下军帽檐。 徐向前这人,平时看着挺和气的,谁都能说上两句。可这一到山西当副司令,对陈赓这得力部将,就来了个下马威,直接怒批。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来看,其实一点也不奇怪。1947年那会儿,解放战争打得正酣,形势瞬息万变,一点小差错都可能造成大损失。陈赓他们准备率部南下,这本身没错,但徐向前显然是担心他们一走,剩下的兵力能不能顶住敌人的进攻,后方会不会出问题。他不是不信陈赓,陈赓打仗是有能力的,但徐向前考虑得更全面,他得为整个战局负责。所以,他才会用这种看似严厉的方式,来提醒大家注意后方的安全。这其实是一种负责的表现,一种对革命事业的高度重视。他不是要难为谁,而是真的担心。你想想,当时条件那么艰苦,信息也不畅通,一个大的战略部署,背后得担多大风险啊!徐向前这番话,虽然听起来像是“怒批”,但实际上是为了让大家都警醒,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这也反映出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担当和魄力。他们心里装着的是整个革命,是人民的解放,个人的荣辱得失早就抛到脑后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7年9月的黎明前,你们都走了,后方怎么办?”徐向前扶着桌沿,声音不高,却
海边观潮客
2025-08-03 17:23:19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