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升座少林寺方丈后,始终有得位不正的传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闻,主要还是因为被他称为“人生贵人,一世恩师”的前任方丈释行正,为了阻止他做接班人,在去世前要求佛教协会开除他,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81年,16岁的释永信因家境贫寒,到少林寺出家为僧。 多年后,释永信回忆起少林寺当时的情形,他说:“一片破败,一共就十几个和尚,9个是老人,靠28亩薄田过活。” 释永信的说法没有错,当时的少林寺历经浩劫,寺庙破败,不光杂草丛生,连像样的道路也没有,再加上文革期间不少僧人被迫还俗,而上世纪80年代又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都忙着下海创业,因此根本没人想出家当和尚,所以少林寺的和尚也处于老新断层的状态。 正因如此,释永信的出家才让行正方丈非常高兴,于是在简单询问后便收他为徒,将他纳入佛门。 行正方丈6岁被送至少林寺时,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少林寺的和尚也只能稀粥裹腹,然而他却一边学武习禅,一边开荒种地,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悟出了少林正法。 连绵不绝的战争让原本清静的少林古刹没能躲过劫难。 1928年,军阀石友三的部下突然在少林寺纵火,其火势凶猛,眼看寺庙就要化为灰烬,已经脱困的行正方丈带着十余僧众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火海,将佛像、法器和经文等奋力抢救出来,后又重修寺庙,使其千年基业得以延续。 1937年,天干地旱,庄稼颗粒无收,眼看要活活饿死,不少僧人动了还俗之念,在这紧要关头,行正方丈靠挖煤换粮帮助少林寺度过了饥荒。 1944年,日寇侵入中原,文物众多的少林土豪遭到日寇觊觎,不少僧人在炮火中纷纷出逃,行正方丈与所剩无几的僧众一边与日寇周旋,一边将文物埋于地下,再次让少林寺躲过劫难。 新中国成立后,行正方丈担任少林寺监院,将弘扬禅道作为了他毕生的责任,然而接踵而至的饥荒和十年浩劫,导致全国寺庙悉数被毁,少林寺也岌岌可危,又是行正方丈挺身而出保护了少林寺,使其法脉体系得到传承。 所以,行正方丈在少林寺的威信极高,再加上少林寺又是禅宗子孙庙,按制度接班人由上一代方丈指定,因此年轻的释永信很被行正方丈看重。 当时行正方丈双目几乎失明,但他仍教导释永信虔修佛法,而习武则由郝释斋负责。 除此外,释永信还被送到九华山、广济寺等名寺学习修行,直到1984年结束修行后,作为侍者帮助行正方丈打理事务,并陪同他为落实宗教政策四处奔走,久而久之,释永信的勤奋敬业给地方到中央宗教部门的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也在行正方丈的推荐下,成为了寺院管委会负责人之一。 那么释永信得位不正的传言又是怎么来的呢? 2015年,有个叫释正义的佛门弟子在网上实名举报时,曝光了行正方丈在1987年去世前写给宗教协会的举报信件,称释永信“野心太重,不具备接班资格”,请求宗教协会和寺庙开除他的僧籍。 原来行正方丈晚年由于身体不好,经常要住院治病,也就是在那一时期他发现释永信品行不端,不光拉帮结派寻衅闹事,还对外宣称他是“二当家”并以“少林寺主持”的身份接受记者采访;1983看守库房时,将少林寺祖传珍宝“法卷”据为己有,直到1984年被行正方丈发现才追讨回来;在行正方丈重病在床不能工作后,释永信更是使尽手段逼他交出公章;更为恶劣的是释永信还偷拿行正方丈的财产、虚报发票等。 在行正方丈看来,少林寺如果落到释永信手里会万劫不复,为了少林寺的声誉,行正方丈大义灭亲写下举报信,只可惜还没等到结果他就圆寂了,而释永信则有惊无险成为了少林寺的话事人。 当时电影《少林寺》在全国影响巨大,再加上金庸的武侠小说也为少林寺的名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社会上习武风气浓厚。 具备敏锐商业头脑的释永信抓住了时代红利,通过“以武养寺”的策略,将少林武术队重新整合,组建“少林寺武僧团”,并亲自带队到到国内外进行表演,演出费用由1万元人民币逐渐涨至50万美元,仅用1年时间,就让少林寺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目标。 不仅如此,释永信还与地方文旅局合作,获得了可观的旅游收入,让少林寺的规模得以壮大发展,而少林寺被打造成著名品牌后,释永信又在海内外打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涉及医药、旅游、武术学校等。 释永信升座方丈虽然有得位不正的传言,但是他带火了少林寺,搞活了地方经济,因此他也被网民称为“披着袈裟的CEO”。 然而人红是非多,关于释永信的负面消息也层出不穷,比如2015年释正义和释延鲁实名举报他玩弄女性,挪用项目资金等,就在网络上引发了舆论风波,最终官方经过调查,宣布举报不实,让举报不了了之。 如今,释永信被带走调查,曾经的举报罪行也得到了证实,而这也验证了行正方丈在数十年前所预见的危机,如今释永信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少林寺还能回到过去的模样吗?#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少林寺没真武功,都是花架子?84年已是方丈的释永信,带着几个徒弟在媒体上展示了
【38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