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自觉的、主动的放弃美国不安全芯片,我们相关部门就得帮他

梦里水乡之舟 2025-08-01 14:30:27

干得漂亮!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自觉的、主动的放弃美国不安全芯片,我们相关部门就得帮他们体面。 在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的版图上,一个数据曾让所有人无法回避:全球巨头英伟达,一度占据了国内市场高达70%的份额,而本土领军者华为,不过23%。 这组冰冷的数字,与其说是成绩单,不如说是一面镜机,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程度。 然而,在这种高速发展之下,隐患早已悄然埋下。谁知,平静在2025年7月31日被一则消息彻底打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缘由是其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或许存在漏洞后门之类的安全风险。 这并非一次例行问询,而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全与技术主权的博弈。在这起“后门”疑云的背后,究竟隐匿着何种秘密呢? 此次约谈,并非毫无根据。此前,美方早有议员公然叫嚣,宣称所有出口的先进芯片都要内嵌“追踪定位”功能。 这种毫不掩饰的企图,已经足够让人警惕。更有美国专家无意之中证实,英伟达在芯片的“追踪定位”以及“远程关闭”技术上,已然运用得炉火纯青。 这些来自对方的“坦白”,几乎坐实了英伟达芯片的安全风险。因此,国家相关部门的介入,显然是掌握了确凿的依据。 试想,一旦这些芯片的后门被恶意利用,我们整个国家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乃至战略安全,都将被置于一种难以察觉的巨大威胁之下。 这种未经授权的远程控制能力,本身就是对国家主权赤裸裸的挑战。 既然风险如此明目张胆,为何国内众多企业依然趋之若鹜?这背后,是一个普遍的市场症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商业利益面前,许多企业的国家安全意识显得相当淡薄。 对于资本来说,选择市面上性能最好、最成熟的产品,快速变现,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逻辑。商业利益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国家安全的警钟却成了耳边风。 英伟达与华为悬殊的市场份额,已经说明了问题。这种对外部产品的路径依赖,即便在美国禁售的压力下,也很难单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去扭转。 只要美国人出于自身利益稍稍松口,比如“解禁”H20这类产品,这种依赖性恐怕还会继续。 市场的自我调节既然失灵,国家这只手就必须果断介入。若企业无法自觉舍弃那些不安全的美国芯片,相关部门便有必要助力其“体面”退场。 这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之举,也是矫正市场失灵的关键一步。 进一步看,英伟达的“后门”疑云,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理有据的反制契机。中国的反制措施向来有理有利有节,而这次,我们占尽了“理”。 它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战略路径:对于那些我们自己已经能够生产,而美国又“开恩”解禁的人工智能芯片,我们是否应该主动“禁”掉? 这不仅是对美国技术霸权的回击,更是为本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实实在在地“腾出空间”,把产业链与信息安全的主动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此,这次约谈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一次简单的风险警示。 它更像一记猛击,会彻底打醒那些长期依赖进口芯片的企业,迫使它们将供应链安全和国家利益,提升到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 短期利润当然诱人,但企业的命脉终究系于技术自主与国家安全。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梦里水乡之舟

梦里水乡之舟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