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彻底不装了,准备干票大的!   2025年5月,印度央行发布的一份报告

星球拾光 2025-08-01 10:36:36

印度彻底不装了,准备干票大的!   2025 年 5 月,印度央行发布的一份报告让外界议论纷纷。   这个曾被看作新兴市场翘楚的国家,当月外来直接投资的净流入量已跌到微乎其微的水平,同比降幅大得惊人,国际资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里的失望。   面对这种情况,莫迪政府很快表态,称要着重吸引电子,化工,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投资。   但这番话传出去,国际资本圈却没什么动静。   毕竟这些年,印度对待外资的路数,早就被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早些年,印度总是凭着各种承诺把外资拉进来,可转过头就换了面孔。   富士康投了巨资的芯片项目,最后实在撑不下去只能撤走。   通用,丰田,福特这些老牌汽车企业,在印度亏得一塌糊涂。   就连迪士尼这样的娱乐巨头,也扛不住压力要卖掉在印度的业务。   他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 "追溯征税",不管过去多少年,总能翻出旧账让企业补税,钱一旦进了印度的口袋,想拿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后来外资学聪明了,宁愿把钱投到越南,墨西哥这些地方,也不想再做印度口中的 "肥羊"。   有消息说,他们正打算加强对外资的监管,以后外资想进行股权转让、企业重组,都会变得难上加难。   可这招根本行不通,只会让外资跑得更快,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收割的对象。   外资一撤走,印度股市跟着跌得厉害,莫迪喊了十年的 "印度制造",眼看就要成一场空。   没办法,政府只能继续想办法糊弄,比如降低黄金、手机的进口关税,搞些表面上的优惠。   但外资早就看透了,印度市场就是个无底洞,投多少亏多少。   其实外资撤离,不光是因为征税太狠,印度的政策就像坐过山车,今天说欢迎,明天就变着法儿设卡。   沃达丰当年在印度的收购案,被追着要一大笔税,官司打了十几年,国际仲裁都判印度输了,钱还是没退回来。   中资企业的遭遇更惨,小米的资产被冻结了两年,到现在都没完全解决。   比亚迪也一样,税务部门三天两头上门查账,动不动就冻结账户。   富士康在印度建厂时,说好的税收减免,拖了好几年才兑现一部分,中间还被追补了不少税款。   这两年莫迪政府想补救,推出补贴计划,拿了不少钱补贴电子,汽车行业,可企业申请补贴得层层过关。   富士康申请手机补贴两年没拿到钱,纬创更惨,工厂被砸后,直接被印度财团低价接手了。   他们推出相关计划,承诺给高额补贴,把美光、塔塔电子骗进来投了大笔钱,结果工厂还没建好,就要求技术转让,股权比例也得按他们的意思来。   印度还搞 "本土化" 要求,手机企业想在印度卖货,必须用本地代工厂,高管也得换成印度人。   表面上是扶持本土企业,实际上把产业链搞得乱七八糟。   印度电子制造商订单是多了,股价涨了不少,可生产的手机大部分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成本反而更高了。   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在制度上。   政策说变就变,法律成了政治工具,官僚主义还很严重。   世界银行的报告说,印度的合同执行效率在全球排得很靠后,打一场商业官司平均要好几年。   这种环境下,外资哪敢长期投入?   最近这些年,外资在印度的离谱的遭遇,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   卖手机的赚了钱就被查税,搞电商的刚铺开网点,电商法就改了,连开汉堡店都能被指控违规转移资金。   今年沃尔玛被追缴一大笔税款,直接上了财经头条。   这些年,几百款中国 APP 被下架,上百家中企被突击查税,连 vivo 的高管都得戴着手铐出庭。   这么一折腾,愿意来的外资越来越少。   现在政府又放风说要给电动汽车、化工行业开绿灯,可被坑过的外企谁还敢信?   世界银行最新的营商环境排名里,印度排得比较靠后,比越南低不少,连孟加拉都快追上了。   现在印度街头,连卖奶茶的小贩都知道 "外资坟场" 这个称号。   国家对外企要有正确态度,这不是说要无底线让利,而是要守住规则和信用的底线。   政策稳定,法律公正,执行透明,这些才是吸引外资的根本。   如果把外资当韭菜,只想收割不想共赢,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断了发展的路。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