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静静的躺在床

品古观今呀 2025-07-31 14:45:54

1968年,“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静静的躺在床上离去了,在中国卫星的功臣名单中,他排在第一位,比钱学森排名更高!

赵九章吞下安眠药,静静离开了人世。桌上摊开的人造卫星轨道图墨迹未干,抽屉里那张观礼请柬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邀约。

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时,控制中心的欢呼声中夹杂着长久的沉默。这位本该站在指挥席上的科学家,再也看不到他倾注毕生心血的成果了。

1907年出生,身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外甥,他本可凭借这层关系平步青云,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14岁家道中落时,他在上海交易所当学徒。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偷偷学习,没有灯就自制简易照明。被老板娘撕毁学习资料后,他把公式抄在纸条上随身携带。

这种近乎偏执的求学精神,让他在1922年以第一名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期间,他展现出惊人的数理天赋,一道力学题能给出七种解法。

他秘密加入共青团,被发现后舅舅戴季陶将他保释出来。表面上他顺从地做着秘书工作,暗地里却在备考清华大学物理系。

当录取通知书送达时,暴怒的戴季陶摔碎了砚台,却无法阻挡这个年轻人追求科学的脚步,从此,叔侄二人彻底决裂。

赵九章在德国柏林大学完成博士论文,震动了整个学界。他将数学物理方法引入气象研究,提出的长波理论至今仍是全球天气预报的核心算法。

德国开出优厚条件挽留他,他却毅然在抗战烽火中回国。在西南联大铁皮屋顶的简陋教室里,他培养出叶笃正等一批气象人才。

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要他将气象研究所迁往台湾。他顶住压力,将整个研究所的设备和人员完整保留下来,为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科研基础。

1957年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后,赵九章连夜撰写万言书,建议中国启动卫星工程。次年“581组”成立,他与钱学森并肩工作,担任技术负责人。

对方只让中国代表团远远观看卫星模型,连外壳都不让触碰,这种屈辱感转化为更强烈的研发动力。

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项目暂停,他仍在家中坚持进行理论计算。妻子心疼地看着他每天埋头演算,草稿纸堆满了整个书房。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赵九章再次上书周总理,力促“651工程”立项。就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时,特殊时期的冲击让他陷入困境。

最令人唏嘘的是,当造反派砸开他的保险柜时,里面既没有金银财宝,也没有什么“罪证”,只有三大本工整的卫星设计手稿和轨道计算数据。

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记录着一个科学家对星辰大海最纯粹的渴望。每一个参数都经过反复验证,每一条轨道都倾注着他的心血。

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东方红一号卫星按照预定轨道准确入轨,赵九章四年前绘制的轨道参数与实际情况分毫不差。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像赵九章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他们在时代的漩涡中坚守着对科学的信仰,用生命守护着国家的未来。

从交易所学徒到航天先驱,从被撕毁的学习资料到遨游太空的卫星,这位科学家的故事诠释了什么叫做科学报国的初心。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