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同学,经常来我工作的城市出差,每次来都联系我,每次我都请他吃饭,他从不回请
我有个同学,经常来我工作的城市出差,每次来都联系我,每次我都请他吃饭,他从不回请,请了他至少五六次了。还有一次吃完饭说要到我家看我的小孩,我想着都是老同学,没多想就答应了。进门时他手里空空的,看见我儿子在玩积木,笑着说 “这孩子真可爱”,临走时却顺走了我书架上一本限量版的散文集,那是我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
老婆有点不开心:“你这同学也太不懂事了,哪有空手上门还拿东西的?” 我嘴上说 “都是小事”,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那本书我读了三遍,扉页上还有作者的签名,他拿走时轻描淡写地说 “借去翻翻,下次还你”,可下次见面,绝口不提书的事。
过了俩月,他又来出差,照样打电话喊我吃饭。我盯着手机屏幕犹豫半天,老婆在旁边收拾玩具:“想去就去,不过这次别再当冤大头了。” 我琢磨着也是,揣了两百块现金出门,想着这次无论如何得让他结账。
见面还是老地方,他点了一桌子菜,比上次还丰盛。席间大谈自己的生意经,说 “最近接了个大项目,赚了不少”,边说边往我碗里夹菜,热情得像没拿过我书似的。我几次想提书的事,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总觉得抹不开面子。
快吃完时他接了个电话,挂了说 “公司有点急事,我得先走”,抓起外套就往门口冲,压根没提买单的事。服务员拿着账单过来,我看着那串数字,比我兜里的现金多一半,只好红着脸刷了信用卡。走出饭店时晚风挺凉,心里堵得慌,像吞了块没嚼烂的肥肉。
老婆见我耷拉着脑袋回来,啥也没问,给我倒了杯热茶:“我就知道会这样。” 她从抽屉里翻出个同学群聊天记录,有人说这同学在别处也这样,总蹭吃蹭喝,还爱拿别人东西。“不是咱小心眼,是他根本没把你当朋友,” 老婆指着记录,“你看人家都躲着他。”
我越想越窝火,第二天给他发微信:“上次借我的散文集看完了吗?我最近想再翻翻。” 他隔了半天回 “啥书?我咋不记得了”,装傻充愣的劲儿看得我气不打一处来。我直接拍了张书架空位的照片过去,他才回 “哦那本啊,好像落老家了,回头给你寄过去”,之后就没了下文。
又过了半年,他突然寄来个包裹,里面是本普通的散文集,不是我的限量版。附了张纸条:“实在找不到了,这个赔你,差不多的内容。” 我捏着那本书,纸页薄得发脆,跟我那本根本没法比,心里的火气反倒消了 —— 总算看清这人了,也不算白交这些次钱。
年底同学聚会,有人提起他,说他生意黄了,到处借钱没人搭理。我没搭话,默默喝着酒。旁边的班长说 “上学时他就爱占小便宜,没想到这么多年没变”。我突然想起小时候,他总借我的橡皮不还,当时觉得是小事,现在才明白,有些人的毛病,打小就带着。
现在他再打电话,我直接说 “没空”。老婆说 “早该这样,咱不惹事,但也不能总吃亏”。书架上的空位我摆了盆多肉,长得胖乎乎的,比那本书看着顺眼多了。其实交朋友跟种地似的,得双方都往地里浇水施肥,光指望一方付出,再好的苗子也长不起来。
前阵子整理旧物,翻出张毕业照,他站在我旁边,笑得露出两颗虎牙。照片有点发黄,我看了会儿,顺手夹回相册里。过去的就过去了,至少以后不会再犯傻,这也算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