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的朝鲜战争输赢,和咱们想的不太一样!在基辛格看

幻界 2025-07-31 12:57:54

万万没想到!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的朝鲜战争输赢,和咱们想的不太一样!在基辛格看来,朝鲜战争中中国凭一己之力,击退了以美国为首,所组建的17国联军,一仗打出了中国的国威,保证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无疑是胜利的一方。 在很多人眼里,朝鲜战争是场你死我活的硬仗。美军带着联合国军压境,一个新中国刚刚站起来,还没喘口气,就要跨过鸭绿江。 可就这么一仗,基辛格却在《论中国》里说,中国赢了。不是说战场上打得多漂亮,而是说从战略角度,中国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可别急,听基辛格慢慢讲理。 联合国军一共16国,加上韩国,总共17国,兵力将近94万,美国人占了九成。 看起来像是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但中国硬是把他们从鸭绿江边推回了三八线。这不是靠运气,是靠着一套又一套的战术创新,和不怕死的意志力。 基辛格的判断并不靠情绪,而是从政治结果出发。他认为,美国虽然守住了韩国,但付出了16万伤亡和超过2000亿美元的军费,还丢了名将麦克阿瑟。 苏联更惨,想借朝鲜牵制美国,最后却被中国反手利用,把自己拖进了信任危机。只有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硬是打赢了大国博弈的一局。 苏联当时的算盘是。拉中国下场,自己坐收渔利。可现实是,中国打完这场仗,不但没听苏联指挥,反而借着苏联支援的156个工业项目,一举奠定了重工业基础。 苏联提供的装备,大多是二战老货,还按市场价三倍卖给中国,这笔账后来中国记了一辈子。 而美国呢?战后他们立刻修正了自己的战略。越南战争中,美国死守北纬17度线,绝不让战火烧到中国门口。 这不是巧合,而是朝鲜战争的教训太深刻。1951年,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投核弹,结果被杜鲁门一纸命令撤职。 这场风波,直接让美国意识到,和中国打常规战可以,打全面战争代价太大。 中国的胜利不是靠武器,而是靠着人。长津湖那场战役,冰雕连的事迹直到今天还让人动容。 在极度贫瘠的补给条件下,中国军队打出了奇迹。五次战役的推进,换来了三八线的稳定,也换来了谈判桌上的尊重。 这场战争,把中国推上了地缘战略的新高点。苏联虽然嘴上说援助,实际上干预有限。苏联空军虽然秘密参战,但连三八线都不敢越过,生怕和美军正面撞上。 可战后,中国却靠着这场战争的成果,拿到了苏联的工业技术与世界大国的交椅。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亮相,这在朝鲜战争前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仗也让美国重新布局亚太,和韩国签下了共同防御条约,把驻韩美军一直留到了今天。 同一时间,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开始出现裂痕。1958年,苏联专家撤离事件,正是那场博弈的延续。 基辛格看得很清楚,中国用一场战争,提前20年打开了核技术的窗口期,为后来的战略自主打下了根基。 基辛格认为,中国赢在了格局。不是单纯的军事胜利,而是战略上的升维打击。 朝鲜战争让中国摸清了美苏两强的底线,也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这个东方国家的韧劲和智慧。 他还特别指出,中国是朝鲜战争中唯一一个在战后获得实质战略利益的国家。 苏联赔了信誉,美国付了代价,只有中国在战场上打出了一条经济工业化道路,打出了一个新兴大国的国际地位。 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连《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都承认的事实。朝鲜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形象发生了质变,从一个被孤立的新政权,转变为冷战格局里不可忽视的力量。 苏联的计划被打乱,美国的战略被迫调整,而中国,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轨道。 所以在基辛格眼里,朝鲜战争的输赢,不能只看谁打死了多少人,谁多占了几公里土地。 信息来源: 《从《论中国》 透视中国外交文化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新闻

0 阅读:0
幻界

幻界

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