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年,石敬瑭奄奄一息,把5岁儿子石重睿托付给丞相冯道,啥也不说。石敬瑭此举,

小博大史 2025-07-31 11:30:00

942年,石敬瑭奄奄一息,把5岁儿子石重睿托付给丞相冯道,啥也不说。石敬瑭此举,可谓相当高明,虽然石重睿没能继位,却也可以善终,也算是赢家。 那会儿的洛阳皇宫,梁柱上的金漆都快掉光了。石敬瑭躺在龙床上,瘦得像根枯柴,手却攥着冯道的袖子没松。五岁的石重睿穿着小蟒袍,眼珠子瞪得溜圆,不明白为啥父皇要把自己往一个老头怀里塞。殿外的雨下得邪乎,打在琉璃瓦上噼啪响,像是老天爷在数着这短命王朝的日子。 冯道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活了大半辈子,伺候过四个朝代的皇帝,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石敬瑭这哪是托孤,分明是给儿子留条活路。你想啊,后晋这摊子事,早就被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时折腾得千疮百孔。北边的契丹人虎视眈眈,朝中的武将个个憋着抢皇位,一个五岁娃娃坐龙椅,那不是等着被人撕成碎片? 果然,石敬瑭闭眼没几天,禁军统领景延广就带着刀闯进了朝堂。这小子是个暴脾气,把石重睿从冯道怀里拽出来,往旁边一推,指着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喊:“这才是咱们的新皇帝!”冯道站在旁边没吭声,捋着胡子瞅着石重睿趴在地上哭,袖口都被攥皱了。 后来石重贵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找石重睿的麻烦。那天冯道特意把小皇子叫到府里,给他揣了块麦芽糖。“去你姥姥家待着吧,”老头摸着他的头,“就说想姥姥做的枣泥糕了。”石重睿含着糖点点头,口水顺着下巴往下滴,哪懂这一去就是十年。 说起来石重贵也是个没脑子的,刚坐上龙椅就敢跟契丹叫板。结果人家铁骑一南下,他自己成了阶下囚,后晋的龙旗还没来得及褪色就被踩烂了。契丹人在洛阳城里烧杀抢掠,冯道穿着粗布衣裳去见耶律德光,佝偻着背说:“老百姓就像牛羊,谁给草料就跟谁走。”硬是把满城百姓护了下来,也顺便提了句:“有个前朝小皇子,在乡下跟着姥姥种地呢。” 耶律德光眯着眼笑,觉得这老头有意思。“留着吧,”他呷了口马奶酒,“当个活靶子,看谁还敢反。” 就这么着,石重睿在乡下长大了。没人叫他小皇子,都喊他石三郎。他跟着姥姥学种麦子,手上磨出了厚茧,夏天赤着脚在田埂上跑,晒得黝黑。偶尔冯道会派人送些绸缎,都被他姥姥改成了补丁衣裳——这年头,露富就是招祸。 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有人想起还有这么个前朝遗孤,撺掇着要斩草除根。冯道那会儿已经告老还乡,拄着拐杖去见新皇帝。“您见过五岁登基的天子吗?”老头往地上啐了口痰,“那娃现在只会扬鞭子赶牛,连字都认不全。”刘知远派人去查,果然见着个晒得黢黑的少年在地里薅草,裤脚还沾着泥。 再后来郭威建立后周,石重睿已经成了个壮实的庄稼汉。他娶了邻村的姑娘,生了三个娃。有回冯道的孙子路过他家庄子,见他蹲在门槛上啃玉米饼,怀里还揣着块麦芽糖——那是当年冯道给他的,用纸包着藏了十几年,硬得能硌掉牙。 你说石敬瑭这招高不高?他要是明着让冯道保儿子继位,那才是把娃往火坑里推。这种“啥也不说”的托付,反倒给了冯道转圜的余地。既没让石重睿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又借着各方势力的轻视保住了性命。比起那些争得头破血流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皇子,石重睿能在田埂上晒着太阳看孩子跑,可不就是赢家? 不过话说回来,这高明里藏着多少无奈啊。石敬瑭当年为了皇位,认契丹人当爹,把燕云十六州双手奉上,早就把子孙的底气败光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守不住江山,与其让他当个短命皇帝,不如当个平安百姓。这种算计,带着一股子帝王家特有的凉薄,却也透着点为人父的私心。 冯道这老头也有意思。后世骂他是“奸臣”,说他没有气节。可你看他护着石重睿这事儿,哪有半分奸臣的样子?他就像块老石头,任凭朝代更迭的洪水怎么冲,都稳稳当当立在那儿,偶尔还能护住几株不该被冲垮的小草。 石重睿活到北宋建立那年才去世,死的时候正在场院里晒谷子。他儿子跑过来喊:“爹,朝廷又要收税了!”他直起腰捶捶背,说:“收就收吧,总比提着脑袋过日子强。”这时候的他,怕是早就忘了皇宫里的琉璃瓦长啥样。

0 阅读:186

评论列表

现实如同幻觉差一线

现实如同幻觉差一线

2
2025-07-31 13:03

五代时期有玉米?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