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盖说社会 2025-07-31 11:23:25

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这就好比盖楼,前两栋是平房和小高层,第三栋直接要盖摩天大楼,光打地基就得花别人两倍的时间。   众所周知,辽宁舰是苏联瓦良格号基础上改装的,而山东舰是摸着辽宁舰的老路子造的,可等到了福建舰,则直接跳过蒸汽弹射,一步到位上了电磁弹射,直接和老美拉平了技术差距,这中间的步子迈得有多大?   美国当年从蒸汽弹射升级到电磁弹射,光调试系统就花了整整6年,且期间故障不断,甚至出现过每40次弹射,就有1次失败的尴尬局面。   另外,电磁弹射这玩意儿,看着就是个金属轨道,但里面藏着几十项世界级难题。   首先是电力供应,电磁弹射瞬间需要消耗,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用电量,这就要求航母的动力系统不仅要功率大,还得能快速响应。   尽管福建舰采用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理论上比美国福特号的中压交流系统更先进,但如何把发电、储能、配电这三大块,捏合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光在陆地上就做了上万次模拟测试。   早在去年海试期间,有人拍到福建舰甲板上出现过焦痕,后来证实是某次弹射测试时电流过载导致的局部过热,这种细节不抠到位,谁敢让舰载机上舰?   然后,再看舰载机适配。歼-15T和歼-35这两款主力机型,虽然在陆地上完成了,数百次弹射测试,但真正上舰又是另一回事。   比如歼-35的隐身涂层,在高电磁环境下会不会失效,空警-600预警机的大尺寸机身,在弹射瞬间会不会产生结构变形,这些都得在海上实测中反复验证。   而今年7月央视公布的测试画面里,歼-15T虽然成功弹射起飞,但细心的人发现,飞机离舰时尾焰明显比平时更红。   这说明发动机在弹射瞬间承受了额外负荷,后续还得调整弹射参数。   当然了,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整舰的系统整合。航母不是简单把一堆先进设备堆在一起,而是要让它们像钟表齿轮一样精密咬合。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要和阻拦索、升降机、雷达、导弹系统等上百个子系统联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性能。   也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这么难,为啥不先造艘蒸汽弹射航母过渡一下?   其实,这里面有个战略考量。蒸汽弹射技术虽然成熟,但本质上是二战后诞生的老古董,维护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和未来的无人机航母、核动力系统兼容性差。   中国海军从一开始就瞄准了,电磁弹射这个未来门票,宁可多花几年时间打磨,也不想在技术代差上留遗憾。   就像马伟明院士说的,要做就做世界第一,落后半步都不行。   现在福建舰已经完成了8次海试,累计117天,比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测试周期都长。   最近一次海试期间,甲板上密集的轮胎痕迹显示,舰载机已经进行了数百次拦阻降落测试,这意味着电磁弹射系统的稳定性,已经达到了初步可用的标准。   但真正形成战斗力,还得通过全负荷运转考验,比如连续24小时内完成270架次弹射,同时保证故障率低于0.1%。   美国福特号用了10年才勉强达标,福建舰虽然进度更快,但也绝不敢在这上面赶工期。   说到底,福建舰的慢,恰恰是中国海军成熟的标志。毕竟,航母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在大洋上真刀真枪打仗的国之重器。   等福建舰正式入列那天,它带来的可不仅仅是第三艘航母的数量优势,更是中国海军从近海向远洋攻防转型的里程碑。这种跨越,值得我们再多等一等。 信源: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