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属都走了,你女人怎么还在这?搞什么呢!”1984年春天,老山战役打响前,118团团长刘永新对着高射机枪连连长吉兴林拍了桌子。谁都没想到,这个看似违反军纪的事件,三天后竟让铁血团长在军车前红了眼眶。
那天吉兴林挨骂时始终低着头,任由团长训斥也不辩解。
直到次日清晨,挺着八个月孕肚的陆荣华突然拦住刘永新的军车,道出震撼真相:“团长,我是想等军医确认娃儿平安再走……万一兴林回不来,这是他唯一的血脉啊!”
沙场滚了二十年的老兵瞬间哽住,他这才明白,昨天会议上那个被骂到抬不起头的连长,是把生离死别的痛楚默默咽进了肚子里。
战火从不等人,4月28日黎明,收复老山的冲锋号撕裂晨雾。
吉兴林带着机枪连冲在最险峻的56号高地,弹雨把红土地犁出遍地焦土。
眼看突击班战士被暗堡火力压得抬不起头,这个总把“带兵如带弟”挂嘴边的连长纵身跃出战壕。
战友们后来在弹坑里找到他时,吉兴林胸前军装已被弹片撕烂,怀里还死死护着个满脸泪痕的新兵,他生命的最后三秒,是把十九岁的小战士推进弹坑自己扑在了上面。
云南文山州的烈属院里,阵亡通知书和胎儿心电图同一天送到。
陆荣华摸着剧烈胎动的肚子整宿没合眼,天快亮时突然对婆婆说:“娘,这孩子小名就叫‘盼盼’,不管男女。”
啼哭声打破产房沉寂的晌午,护士抱着皱巴巴的婴儿贴向母亲脸颊。
陆荣华指尖抚过孩子酷似丈夫的眉眼,眼泪突然砸在婴儿额头上:“吉兴林你看……咱们的盼盼会笑了。”
2024年,麻栗坡烈士陵园第32号墓碑前,头发花白的陆荣华扶着穿军装的年轻人跪下:“你爸最爱干净,拿白毛巾好好擦擦。”
花岗岩相片里穿65式军装的青年依旧笑着,墓碑前崭新的国防服役章在滇南细雨里微微发亮。
这些年总有人问:什么样的民族能把战火挡在国门之外四十年?
看看那排十八岁就凝固成花岗岩的名字,看看墓碑前从没断过的新鲜花束,还有陵园外那个和当年刘永新团长一样,为战士鞋带开了都会发火的中尉连长吉盼星。
英雄从未远去,当年轻士兵为陌生人的岁月静好长眠青山,活着的我们每一次对职责的坚守,每回对初心的不弃,都是穿过时光向他们庄严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