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前线,中国军队在吃饭。可以看到他们的伙食非常简陋。当时在怒江前线的中国远征军,无论是装备还是生活标准,都和中国驻印军相差很大,这是由于中国驻印军有美国的后勤保障支持。 话说1944年5月,怒江东岸阵地,中国远征军士兵们等后勤送吃的,那些人背竹筐铁桶,沿小道走好几个钟头,从后方营地把食物运来。士兵们坐地上,从桶里舀米粥或硬米饭,粥里就几片野草叶凑合。军装灰头土脸,靴子破烂,在雨季雾里发霉味。军官发令,士兵排队领份,用搪瓷碗盛满,退一边蹲着吃,搅拌饭粒不浪费,边吃边擦武器防锈。印度那边中国部队拿美国空投补给,压缩饼干、罐头肉、维生素片啥的,后勤车队不停运,确保每天热量够。怒江这边靠本地买和骡马拉,食物就谷物加点腌菜,天气一变就耽误。吃着饭,士兵换位警戒敌动,碗勺碰响,低声聊。军官转时,士兵起立敬礼,继续吃恢复力气,知道马上反攻。争滇缅公路仗紧迫,这饭后部队得出发,过江开打。远征军条件苦,后勤有限,跟驻印军美援支持比,装备生活差远了,影响战斗力。 远征军1944年5月11日动起来,第十一集团军宋希濂指挥下强渡怒江,士兵扛步枪弹药箱,涉急流,用橡皮艇浮桥推。日军火力来,他们靠岸石掩护,一波波上西岸,散开射击。高黎贡山打时,部队分纵队爬坡,雾里手脚爬,铁镐开路,除荆棘。士兵扔手榴弹拿南斋公房隘口,毁敌机枪点。6月围腾冲,连攻,步兵山炮掩护冲,士兵爬进拆铁丝网,近斗清残敌。9月合围龙陵,宋希濂调各师,士兵挖壕,夜袭用电筒信号推,逐屋抢点。印度方向中国部队配合夹缅北日军,在芒友会师,开中印公路。1945年1月27日仗结束,远征军拿回滇西地,灭日军两万多。宋希濂战役里管进攻节奏,在指挥所看图,下令调。战后他调走前线,回重庆管军务,整编训练部队,到抗战赢。 宋希濂早年生涯里,北伐后他升得快,1930年代打内战外战都有份。黄埔一期出来,他被蒋介石看重,当嫡系将领。淞沪会战他守上海,部队伤亡重,但挡住日军推进。武汉会战后,他继续领军,昆仑关胜仗让他名声大。滇西防时,他炸桥稳局面,怒江对峙两年多。升集团军司令,他抓整训,士兵练适应高原战。指挥风格实干,总去一线看敌情。远征军怒江伙食苦,米饭野菜凑合,补给靠人扛马拉,常短缺。驻印军吃面包罐头,装备美式,训练好,后勤稳。差距因美援,影响士气。 反攻进程中,宋希濂统筹渡江攻山,协调各部,拿高地围城。腾冲龙陵仗硬,士兵逐点清。战役赢,收地灭敌,他功劳不小。后期他回重庆,管部队到胜利。其实宋希濂军事路,从黄埔到抗战,经历多仗。北伐他打基础,一二八事变显身手,淞沪武汉昆仑关都留痕。滇西他挡日军,炸桥对峙。1944反攻,他领十一集团军,渡怒江攻高黎贡,围腾冲龙陵。部队配合驻印军,夹击日军,开公路。仗赢他调重庆,整军到抗战结束。怒江前线远征军,吃得简,米饭野菜,补给难。驻印军美援,吃肉面包,装备新。差距大,影响打仗。战役进程稳,灭敌收地。
云南怒江前线,中国军队在吃饭。可以看到他们的伙食非常简陋。当时在怒江前线的中国远
古往奇趣角
2025-07-31 00:26:14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