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临死前,刘封悲愤难当,仰天长叹:“父皇,我本以为你会顾念父子之情,没想到你竟如此狠心!”随即拔剑自刎...... 刘封原名寇封,生于东汉末年的长沙郡罗县(今湖北宜昌枝江一带)。他出身名门,家族世代承袭罗侯爵位,在当地颇有声望。刘封的母亲是长沙刘氏的外孙女,而长沙刘氏是汉景帝之子刘发的后裔,与东汉皇室同宗。这样的背景让刘封从小就背负家族期望,本该继承爵位,延续荣光。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偶然结识了刘封。当时刘备年过四十,膝下无子,急需一个继承人。他看中了刘封的出身和武艺,收其为养子。刘封改名后,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开启了军旅生涯。 刘封天生勇武,力气过人,很得刘备器重。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平定益州,刘封随军作战,表现突出。后来,他被任命为副军中郎将,负责军事要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命他协助孟达攻打房陵、上庸等地,刘封成功迫降敌将申耽和申仪,因功升为副军将军,地位水涨船高。 但随着刘禅出生并被立为太子,刘封的处境变得尴尬。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正式确立刘禅的继承人地位,刘封彻底失去了接班的可能。为了避免继承权纠纷,刘备把他调往东三郡(上庸、房陵、西城),守卫边疆。这看似是重用,实则埋下了隐患。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曹魏,围攻樊城和襄阳,战事陷入僵局。他派使者向刘封和孟达求援,希望东三郡出兵夹击曹军。当时,刘封驻守上庸,掌控全局。他认为三郡刚平定,民心不稳,兵力不足,出兵风险太大,最终拒绝了请求。孟达虽主张救援,但拗不过刘封,援兵计划就此搁置。 关羽孤军奋战,最终被东吴偷袭,兵败身亡,荆州失守。刘备得知消息,怒不可遏,认为是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导致惨败。更糟的是,刘封和孟达的关系也在恶化。刘封仗着养子身份,对孟达态度傲慢,甚至抢夺过孟达的仪仗乐器,双方结下梁子。 同年冬,孟达对刘备彻底失望,带着四千部曲投奔曹魏。曹丕趁势派孟达联合夏侯尚、徐晃攻打东三郡。刘封奋力抵抗,但申耽和申仪见魏军势大,先后叛变投敌。刘封兵败,只得带着残部逃回成都。 回到成都后,刘封向刘备请罪。刘备责问他为何不救关羽,又为何逼走孟达。刘封自知罪责难逃,低头认错。此时,诸葛亮提出建议,认为刘封性格刚强,勇武过人,若留着他,将来可能威胁刘禅的统治。为了蜀汉的长远稳定,必须除掉他。刘备犹豫再三,最终下令赐死。 公元220年,刘封接到诏书,仰天长叹后自刎而死。这一年,刘备五十九岁,正准备称帝,却亲手终结了自己养子的性命。 刘封之死在历史上争议颇多。《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他“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意思是刘封身处敏感位置,却没能妥善保护自己。他拒绝救援关羽虽有一定道理——三郡确实新定,兵力有限,但他处理孟达关系时的傲慢,直接导致了叛变和失地,罪责难逃。 后世学者毛宗岗认为,刘封的悲剧既有个人性格的因素,也有刘备决策的冷酷。诸葛亮的建议看似无情,却是站在江山社稷的角度。刘禅性子软弱,若刘封活着,以他的能力和个性,很可能成为隐患。刘备的决定虽然狠,却是为了政权稳定。 刘封的死在三国历史上不算大事,却反映了乱世中人性的复杂和权力的无情。他曾是刘备的希望,却因身份尴尬和局势变化成了牺牲品。他的儿子刘林后来在蜀汉担任牙门将,算是延续了血脉,但家族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 从更大的视角看,刘封的悲剧是蜀汉衰落的前兆。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次年发动夷陵之战,结果惨败。公元223年,他病逝白帝城,蜀汉从此走下坡路。刘封若活着,或许能为蜀汉多撑几年,但历史没有如果。
235年,曹魏开国谋士刘晔病重,魏明帝曹睿亲自登门询问:“当初您说朝中有一人日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