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说,一眨眼我都快72了,好像没几天时间了,精神负担特别重。好在我凑到了一

星河屿海 2025-07-30 18:32:37

​陈佩斯说,一眨眼我都快72了,好像没几天时间了,精神负担特别重。好在我凑到了一群精英。我找黄渤,黄渤就一句话“您随时找,我随时到”。我找姜武,就一个电话“行,咱明天见”。我找尹正,尹正什么条件都没说,就告诉我“您把时间告诉我就行”。到了杨浩宇直接来了句“别的片子我就不接了,就等着您”。余少群更是“我的功课都准备好了”。就这些抢都抢不到的演员,真是我的荣幸。 他常说,这些人往那儿一站,不用多言,彼此眼里的光就能接上暗号。那不是冲着酬劳来的热乎,是打心底里认这份艺术的账。就像老戏台班子里的默契,你搭一句腔,我自然接得住戏,你往台上一站,我就知道该往哪儿递劲儿。 黄渤琢磨角色时会半夜发消息,“陈老师,这句台词我改了三个版本,您听听哪个更对味儿”;姜武来了就扎进排练场,道具摆不对都要亲自挪到满意;尹正提前把剧本翻得卷了边,标注比课本还仔细;杨浩宇推掉的那些片约里,不乏能让他名气再蹿一截的机会,却甘心蹲在排练室里磨细节;余少群更是把基本功练得瓷实,就怕台上掉链子。 这群人凑一块儿,哪是拍戏?是把日子过成了艺术。没有谁端着架子,也没有谁算着得失,就图在一块儿把活儿干得漂亮,让台下的人看得过瘾。陈佩斯看着他们,常想:人这一辈子,能遇到几个肯陪你把心血熬成作品的人?比奖杯更沉的,是这份不计回报的热乎;比名气更久的,是彼此眼里的那份敬重。 灯光亮起来的时候,所有的精神负担都成了台上的底气。因为他知道,身边站着的,不只是演员,更是一群愿意和他一起,把时光酿成好戏的同路人。

0 阅读:0
星河屿海

星河屿海

聚焦尘世众生相,洞彻人物心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