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0日,志愿军第63军189师566团3连的代理连长唐满洋突然接到了命令,他们全连需要立即整理装备,利用夜色迂回到后方进攻美军空降兵。 唐满洋揉着惺忪睡眼被通讯员摇醒时,肚子里空得直泛酸水,全连已经整整三天没吃过一粒米了。战士们横七竖八倒在战壕里,有人饿得连枪都抓不稳。可当听到“美军空降兵落到咱后方了”,他蹭地坐起身,眼里倏地燃起两簇火苗。 司务长老陈佝偻着腰,把全连的干粮袋翻了个底朝天,才刮出小半碗炒面渣。掺着树芽煮成一锅浑汤,四十多个汉子分着喝,喉结上下滚动着,碗底照得见人影。 有个小战士舔完碗沿嘀咕:“连长,这玩意喝完更饿了...”唐满洋一巴掌拍在他后背:“灌饱了西北风,照样揍美国鬼子!” 暗夜里的580.7高地像头沉默的巨兽。战士们手脚并用往上攀,裤腿被山石刮得稀烂。可摸到山顶时所有人都懵了,月光下只有空荡荡的工事,连个子弹壳的影子都找不到。 侦察兵喘着粗气跑回来:“邪门了!旁边三座小山头倒是有动静,灯晃得跟鬼火似的!”唐满洋心里咯噔一下:李奇微这老狐狸,玩的是调虎离山啊!真正的目标在别处。 最西侧的无名高地陡得像是刀劈出来的。唐满洋把裤腰带又勒紧两格,带头抠着石缝往上爬。崖壁上的碎石哗啦啦往下掉,底下战士急得咬耳朵:“连长踩空就完了!”他却憋着股狠劲美军做梦也想不到,一群饿得打晃的人敢摸这“鬼见愁”。 帐篷里鼾声如雷。唐满洋刚摸进营地,忽见一点绿光在黑暗里幽幽发亮。是个露在睡袋外的手表!他匣子枪往那鼓包一顶:“砰!”枪声撕裂了寂静。 清点战利品时才吓一跳:两百多具尸体里,赫然别着美军第二游骑兵连的臂章,这可是专搞敌后破坏和斩首行动的王牌精锐! 然而,在混乱中,部分俘虏试图反抗或夺取武器,在照明弹亮起的紧急关头,为了确保我方战士的安全,不得不采取了断然措施。 多年后唐满洋回忆此事,眼神沉重:“照明弹把阵地照得雪亮,眼看俘虏就要扑到机枪上...那一刻,没有犹豫的余地。” 这场玩命般的突袭,像一把尖刀狠狠捅进了美军司令李奇微的“磁性战术”链条。当王牌游骑兵连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指挥部,整个作战计划被打乱了。唐满洋带着疲惫不堪的连队,在小理山阵地死守了整整十四昼夜。 整个63军在铁原前线,硬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钢铁长城,扛住了数万装备精良的美军机械化部队的疯狂进攻。彭德怀司令员得知战况后,激动地拍案称赞:“63军打得好!铁原这块骨头,最硬!” 七年后,全军大比武场上,唐满洋贴脸据枪,连中七靶,技惊四座。喝彩声未落,忽有人惊叫:“老唐!你鼻子喷血了!”他抬手一抹,竟从脸上抹下个带血的铁疙瘩仔细一看,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那是铁原阻击战时就嵌进他颧骨里的一颗高射机枪子弹头! 多年来医生都因位置危险不敢手术取出,竟被这连续射击的强大后坐力生生震了出来!这份“特殊的纪念品”,是他赫赫战功最残酷也最真实的见证。 七十岁高龄回老部队参观,老爷子兴致来了,抄起教练手榴弹一抡臂,嗖地飞出七十米开外,看得旁边的新兵蛋子目瞪口呆,直咽口水。 2010年早春,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兵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颤巍巍地抬起右手,食指做出了扣动扳机的动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参考来源:解放军报《铁原阻击战中的兵工传奇》
1951年,一群志愿军战士在撤退时,猛然发现眼前狭隘的小山谷里,竟然出现了成千上
【1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