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菱已经成为历史名称,三菱全面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是的,三菱汽车已正式宣布

超超聊汽车呀 2025-07-30 16:34:37

航天三菱已经成为历史名称,三菱全面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是的,三菱汽车已正式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并全面停止该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这意味着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汽车生产市场,结束了其在华长达40余年的业务历史。 原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7月2日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等日方股东全部退出,新增股东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如纯电、混动)销量激增,传统燃油发动机需求大幅下降。 2024年航天三菱净亏损6252万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2367万元。 自主品牌崛起,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东风等车企已具备自主研发发动机能力,不再依赖三菱技术。 2023年三菱已终止与广汽集团的合资(广汽三菱),停止在华整车生产,长沙工厂由广汽埃安接手。 2025年7月发动机合资业务终止,标志着三菱在中国的生产业务彻底清零。 ♥ 三菱在华历史回顾 1973年:首次进入中国,出口卡车。 1997年:成立沈阳航天三菱,为自主品牌供应发动机(如4G6系列),曾占据国产车30%市场份额。 2012年与广汽合资成立广汽三菱,2018年销量达14.4万辆(巅峰),但随后因电动化转型迟缓而衰落。 2021年三菱分别退出哈尔滨东安三菱和福建东南汽车。 2022年广州国际车展,是三菱最后一次在华参加A类车展。 在整车生产领域,三菱汽车通过合资入股的方式,先后进入长丰汽车、东南(福建)汽车、广汽三菱等合资车企。 同时,三菱汽车还与哈飞汽车、北京吉普等车企签署技术许可协议,在国内本地化量产相关车型。 商用车领域,三菱汽车与柳州微型汽车厂合作生产过轻型商用车,也在沈阳量产过国产的三菱轻卡。 在中国汽车本土化进程,主要通过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两家合资发动机制造公司率先向国内车企供应发动机。尤其东安三菱曾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实现发动机年产量突破30万台,2009年公司产销量突破50万台。 三菱汽车目前将战略重心转向东南亚市场,以应对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 此次退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三菱曾被誉为“国产车教父”,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其发动机技术已不再是市场刚需。 ♥ 航天三菱/沈阳国擎动力和哈尔滨东安动力都有央企背景,后者属于中国长安。 沈阳国擎动力由央企航天科技集团和沈阳地方国企背景的华晨集团持股。但是新的控股方北京赛苜科技貌似一家私企。 ♥ 新一轮的央企整合,会不会有新的使命?7月23日至24日,国资委在京举办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国资委最新表态:加强重组整合! 当前东安动力开发了增程器,给华为系尊界和东风岚图FREE一款车型供货,有了基本销量。 当然东风给兄弟企业撑面子的同时,也有自己的马赫增程和插混搭载给自己的猛士科技和奕派科技。 前一阵子传闻东安和长安要与东风合并,后来最终不了了之。 沈阳国擎动力后续会不会背靠大车企还不好说。其相关联的航天科技旗下还有航天万山商用车、航天东风快递车等汽车公司。更早之前的航天三江雷诺后来被东风雷诺接手。 ♥ 其他有汽车业务的央企最近动态。 兵工集团近日来访东风公司。曾在兵装集团工作,现分管东风汽车金融投资、南方事业的冯长军,介绍东风汽车产业布局、新能源事业。 近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周治平调研包头北奔重汽。当前兵工集团还有一部分汽车业务,比如北奔重卡项目等。网友认为北奔重卡应该在主流市场上有所改变…… 兵工集团到访武汉与东风公司的互动以及曾经的东风老干部现在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周治平调研包头北奔重汽,都反映了其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务外,对新能源和商用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可能有效转型。北奔重汽作为兵工集团旗下商用车企业,依托军工技术(如重型底盘、特种车辆研发能力),在民用重卡、特种运输车辆领域具有差异化优势。此次调研可能意在强化其在新能源重卡、智能化装备等新兴市场的竞争力。 商用车行业正面临“双碳”目标下的电动化转型(如换电重卡、氢燃料技术),兵工集团可能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北奔重汽技术升级,抢占绿色物流市场。

0 阅读:0
超超聊汽车呀

超超聊汽车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