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野战军,王近山和杨勇争兵团司令,为什么没有成功? 杨勇1913年出生在湖

墟史往事 2025-07-30 10:35:38

在第二野战军,王近山和杨勇争兵团司令,为什么没有成功?

杨勇1913年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农家,从小就接触革命活动,1926年在学校加入劳动童子军,当上队长,组织小孩们搞些简单任务。次年马日事变后,他跟着浏阳农军上山打游击,扛枪加入斗争,1927年入团。1930年,他参加红军,同年转党,从连指导员干起,管战士的思想和训练。红军时候,杨勇一步步升到团政委,1933年10月当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政委,带队打中央根据地反围剿。在洵口战役,他指挥部队守阵地,调整火力点,组织战士冲杀,击退敌人,拿了三等红星奖章。长征路上,他是红一军团第一师政委,领队过雪山草地,检查战士鞋袜,督促补干粮,保持行军纪律。抗日战争,杨勇调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任副团长,后升团长兼政委。在平型关战斗,他指挥设伏,用机枪扫日军车队,缴了不少武器。

后来,他当独立旅旅长兼政委,管冀鲁豫军区,开辟根据地,建工事训新兵。1945年,升军区副司令,协调部队反攻。解放战争,杨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定陶战役中推进阵地,调整炮位,带战士街头争夺。王近山1915年生湖北红安贫农家,小时候放牛,13岁当长工。1930年6月,不满15岁加入红军,从战士起步。1932年入党后,升班长、连长,到红军后期当营长、团长。在鄂豫皖根据地,他带头冲锋,手持步枪出壕沟,指挥近战。长征时,护后勤,过沼泽拉辎重。抗日时期,任129师385旅769团副团长,后升团长。在太行山游击,设埋伏截日军补给,投手榴弹炸车。接着,当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管防务,建碉堡巡哨所。1945年,反击伪军,翻山突袭敌营,缴枪支。解放战争,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淮海战役围敌,挖战壕,夜间突击。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成第二野战军,设三个兵团,司令是陈锡联、陈赓、杨勇。王近山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兼十二军军长,他对这安排有意见,认为战绩够当第五兵团司令,却得辅佐杨勇。指挥部会议上,王近山起身指向杨勇,大声质疑为什么让他当司令,自己这些年打仗哪点不如,为什么当副手。屋里安静,杨勇坐着微笑,没回应,只点头。王近山要继续,邓公举手止住,说杨勇打仗跟你相当,其他方面更强,适合正职。王近山停下,没再出声。杨勇比王近山大两岁,革命早三年,1930年入党时已是中层,王近山刚入伍。红军期,杨勇从指导员到师政委,兼政工指挥,组织学习作战。抗日,从团长到军区司令,协调后勤情报,开辟区。

解放战争,率纵队复杂地形作战,保持阵型,调整部署。一次战斗,杨勇嘴中弹,牙掉落,抓纸笔写命令,继续调度。王近山战场冲劲大,刘伯承邓公认可勇猛,但注意他冲动作风。打仗常亲自领头,手持武器出掩体,与敌近战,从士兵到司令都这样。刘伯承增派警卫,每当冲锋,警卫拉住手臂止住。陈赓陈锡联是另俩司令,王近山认可他们。会后,两人走近拍肩膀,忆过去战役,补充当前部署,王近山点头接受。

杨勇出身习武家庭,早年练身手,年轻时带头冲锋,与敌格斗。职位高后,调整作风,避免冒险,专注全局指挥。这点在实战显出优势,无论险境,他保持清醒,拟方案,导部队脱困。王近山则一直保持猛冲习惯,不顾整体,易置身险地,可能影响大局。刘邓欣赏他善战,但头疼这性格,为护安全,多派警卫拉住他。两人纵队司令看似相当,其实杨勇全面,资历老,政工打仗都行。王近山职务类似,但能力不如均衡。任命时,这区别让领导更看重杨勇。

杨勇长期身兼两职,文武全才,抗战后期军区司令,管大片事务。解放战争,智勇双全,口部伤后忍痛写令,继续作战,体现大局观。王近山行军以勇猛著称,早年大头兵时冲前,当军官还这样,统万兵马仍带头肉搏。刘伯承无奈派警卫防他发疯。看这对比,就懂为什么杨勇当正职。王近山对陈赓陈锡联服气,他们劝说下,他收脾气,接受副职。

王近山接受后,率部南下,进军西南。在成都战役,指挥十二军推进,调整阵型,挖掩体,逐点攻敌。杨勇领第五兵团协同,渡江入贵州,设指挥所协调补给,成都包围敌,缴装备。1950年1月,杨勇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军区司令,管建设和防务,巡视山区查工事。同年底,杨勇调南京军事学院,教战术经验。1952年,赴朝鲜,任志愿军司令,阵地战调整火力,反击行动。

王近山1952年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陈赓休养时代司令,铁原一线作战,部署防御,阻敌进攻。1955年,杨勇获上将,任北京军区司令,管训练演习,查装备维护。1960年,陪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军营,握手交谈。王近山授中将,任军区副司令,参与防务,组织野外拉练。杨勇后期副总参谋长,协调军务,至1983年1月6日北京逝世。王近山1978年5月10日农场劳动后逝世。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