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收评。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创业板指表现亮眼创年内新高,科技与医药板块成为市场热点。具体情况如下: 指数表现:上证指数早盘围绕3600点震荡,午后受金融股及科技股带动,收报3609.71点,涨幅0.33%。深证成指收于11289.41点,涨幅0.64%。创业板指涨幅1.86%,收报2406.59点,创年内新高。科创50指数上涨1.47%,收于1072.37点。 成交金额与资金流向:沪深京三市成交额18293亿元,较上日放量632亿元。 大盘资金净流出516亿元,资金流入方向集中于科技与医药板块,流出方向为传统周期行业。 板块及个股表现:盘面上,CRO板块全线走高,睿智医药20CM涨停,奥翔药业、九洲药业涨停,药石科技、海特生物涨超17%。 特钢概念探底回升,西宁特钢、八一钢铁涨停。 雅下水电板块探底回升,深水规院20CM涨停,西藏天路、山河智能涨停。 银行板块全线走低,板块内全线飘绿无一上涨。 保险板块调整,新华保险、中国人保等跌超1%。 猪肉板块走低,神农集团跌超7%。 整体来看,市场呈现“指数强、个股弱”的分化格局,超3000只个股下跌。金融权重板块表现不佳,拖累指数上行,而科技与医药板块成为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 …………………………………….. 结构性慢牛下的投资困局:分化与隐忧。 当前A股市场呈现出的指数攀升态势。然而,在指数光鲜的背后,普通投资者的体感却与“慢牛”标签形成鲜明反差——这场行情似乎正演变为一场“精准慢牛”,其收益覆盖范围高度集中,多数散户并未从中受益,市场分化引发的焦虑与困惑日益凸显。 从市场表现来看,此轮行情的驱动力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权重蓝筹等被险资、国家队基金重仓持有的标的持续走强,成为拉动指数上行的核心力量。截至目前,上证指数已站稳3600点,但细究个股表现可见,超过半数的股票处于下跌状态,大量散户持仓的中小盘股要么在量化交易的高频波动中失去趋势性机会,要么长期维持低位震荡,其价格甚至低于指数在3000点时的水平。这种“指数繁荣、个股萧条”的景象,使得“慢牛”的普惠性荡然无存。 这种分化格局的形成,既有市场机制的客观因素,也折射出A股生态的深层矛盾。量化交易的普及加剧了短期波动,使得缺乏资金关注的个股流动性萎缩;而机构资金基于风险控制和配置逻辑的集中持仓,进一步强化了头部标的的估值优势。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当指数成为“少数派”的游戏,普通投资者的参与感被不断削弱,市场便容易滋生“被针对”的情绪——仿佛指数的每一次上涨都与散户无关,而调整却总能精准打击其持仓。 熊市中普遍亏损尚可归咎于系统性风险,而慢牛中的“赚指数不赚钱”则更易引发挫败感。历史经验表明,牛市往往是投资者亏损的高发期:一方面,指数上涨带来的乐观情绪容易诱发非理性追高;另一方面,结构性分化下的“踏空焦虑”可能促使投资者频繁换股,最终在追涨杀跌中消耗本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若无法在慢牛中建立合理的收益预期,其投资命运非但难以改变,反而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此轮行情的受益者结构与市场初衷存在偏差。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指数高位无疑提供了“多年难得一遇”的减持窗口,借助牛市氛围实现股权变现的案例正在增多。当市场红利更多流向存量股权持有者而非增量投资者,当指数上涨成为减持套现的“掩护”,慢牛的资源配置功能便会异化为少数人的“盛宴”,这既不利于市场信心的长期培育,也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惠及广大投资者的本源目标相背离。 若结构性分化持续加剧,“精准牛市”的光鲜终将难掩普通投资者的失落,而这种失落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反噬市场的稳定性。如何避免指数繁荣沦为少数人的套现工具,或许是此轮行情留给市场的重要命题。 ……………………………………..
2025年7月29日收评。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创业板指表现亮眼创年内新高,
先涂寻宝
2025-07-29 18:13:48
0
阅读:30